前言

媒体爆料出重大事件,多达27个国家将在巴黎共同讨论向乌克兰派兵过去

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牵头作出计划,就乌克兰的安全问题以及制裁俄罗斯方面展开了会议。

这次会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美俄关系不断升温的情况下,欧洲和乌克兰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5-03-28 27国在巴黎开会讨论向乌派兵



就在马克龙提出想让中国帮助时,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对俄罗斯进行了三天的访问,就中俄关系发展,以及国际问题开展了沟通。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国家卷入此次事件呢?

志愿者联盟

马克龙在26日表示,欧洲的武装军队大概率会在乌克兰,并根据最终的和平协议,作出对应的做法。

由法国主导,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志愿者联盟”在巴黎举行。



志愿者联盟

多达27个国家出席了会议,他们认为在未来乌俄战争签订停火协议后,要保护乌克兰和欧洲周边的安全。

于是计划联合派出一支强大、装备先进的军队前往乌克兰。

法国与其他国家将派出参谋长前去乌克兰,与乌克兰方面讨论未来和平发展的建设想法。

与此同时法国方面声称,在俄乌实现和平后向乌克兰派去部队人员,这支军队不是“维和部队”,不会部署在前线,也不会为了乌克兰而战斗,只是单纯是一支“保障部队”。



保障部队

外界也有很多声音质疑“志愿者联盟”。

马克龙表示,希望国际社会人士不要混淆“维和部队”和“保障部队”的概念。

需要维护和平,这是联合国授权的“维和行动”,为安全保障派出的的部队,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训练、医疗、后勤等保障。

并且强调到,并不是“志愿者联盟”所有国家都会派人前往乌克兰,派遣军队的想法是法国提出来的。

欧洲各国之间的情况不一样,政治考虑也不一样,有一些国家连自己增加军费都是困难的,更别提派遣军队人员了。



欧洲

有多少国家愿意增援,又打算怎么增援,这都是个未知数。

意大利、克罗地亚总理都纷纷表示不会参与增兵支援的行动。

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都想趟这摊浑水。

俄乌战争的另一方,俄罗斯会又面临什么情况?

王毅专机拜访俄罗斯

3月31日,我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赶往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愿意以此次事件为机会,向俄罗斯方面一同推动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就中俄关和两国共同关心的国际社会问题进行交流。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5-03-31 大外交 王毅开启访俄行程,加强战略对表、夯实两国关系



王毅此访延续了中俄长期以来良好的关系,为两国会晤做好充分准备。

对提升中俄关系,促进全面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社会人士也注意到,两国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好,越来越亲密。

中俄联合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在中俄建交了75年来取得的成就,并为中俄未来发展奠定了宏伟蓝图。



俄罗斯

在制造业、科技发展、核能、北极等工业方面,光是“合作”一词,就出现了多达100多次。

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邻居,双方和睦友好的交流,全面战略合作,互利共赢,为促进两国各自振兴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

未来中俄除了坚持双边关系的高水平合作,还可以利用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

来推动多边发展,探索中俄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如何带领非西方的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为全球和平发展、秩序的转型,进一步的完善世界治理体系,为多极国际化的建设做贡献。

其他国家做出的反应是真的为了保护自己吗?

反对解除对俄制裁

对于俄乌战争会波及到欧洲这个问题,一些国家因为能力有限或其他政治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参与其中。

马克龙也表示到,不需要所有国家都同意,只需要几个国家能参与进来就好。



马克龙

欧洲方面也怕俄罗斯做出过激反应,法国为了不过度的刺激俄罗斯,在此次会议上面也提及到中国。

可我国对于这种事情,一直秉承着中立态度,马克龙也并不希望中国能够提供军队,站在欧洲这边。

只是希望中国可以为乌克兰和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是非常纠结的,他们既希望冲突能够早点结束,这样可以不用给乌克兰提供帮助,不用陷入水深火热的危险之中。

又不希望冲突是在美俄的主导下停止的。

信息来源:光明网 2025-03-28 马克龙:法英将派代表前往乌克兰讨论乌军建设事宜



特朗普急切想与俄罗斯进行交流,并且向乌克兰不断的施加压力,为了实现美国自身利益。

甚至出台了最新政策,要求全面控制乌克兰的矿产、能源和基础项目、并且拒绝增援,不会提供任何安全帮助。

这份协议被国际社会人士定为“不公平”政策,甚至是抢劫行为。

此次的“志愿者联盟”在美国给乌克兰施压的背景下举行,欧洲国家正在想方设法给自己定位,留给欧洲的时间不多了。



乌克兰

“志愿者联盟”的多国领导人反对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必须对俄罗斯保持压力,表示现在不是结束对俄罗斯制裁的时候。

结语

对于俄乌危机来说,中国始终保持着“尊重主权,遵守宪章,重视关切,支持和平”的理念。

这不是无意义的托词,而是历史的教训,从一战爆发到冷战,每当安全架构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就如一盘散沙。



冷战

欧洲想要长久的治安和平,必须容纳各方利益的安全条件。

中国面对国际秩序的选择,不会被道德绑架,也不会被利益蒙蔽双眼,在现如今的国际情形,保持和平、战略定力,才是大国该有的表现。

各个国家之间要和平发展,真正的和平来自对话,并非对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