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577字|阅读完成需10分钟
内容提要:1984年7月,两个步兵师同时进入老山战区。一支没有经过战前训练,直接投入战场,4个月后完成防御任务撤出战场,全师立功比例只有6%,次年在百万大裁军中被撤销,师长转业。
另一支步兵师在战区训练四个月,年底接替前者作战,开启轮战先河,7个月后撤出战场,期间打了三轮酣畅的大规模出击作战,全师立功比例达到30%,战后师长升任副军长,后跻身将官行列。
同样执行防御作战,结果却完全不同。
一、两支部队同时接到开赴战区命令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14军40师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119团仅用7分钟便打下松毛岭高地,时间之短出人意料。118团当天上午打下老山主峰,但东南侧警戒阵地1072没有占领,4月29日上午,由一营配合120团4连、6连打下,全面完成老山主峰作战任务。
4月29日-30日,119团三营和41师122团三营携手将防御阵地向东推进,由松毛岭延伸到盘龙江边的那拉区域。该地地势低洼,与松毛岭一带相接形成缓坡,是敌反扑的最佳通道。119团控制该地后,形成完整、有利的防御态势,有效拱卫老山主峰安全,并将战场置入越南境内。
原40师师长刘昌友
越军之前抢占的我方领土不但全部吐出,而且额外丢土失地,政治或军事上都难以接受,于是在6月11日、7月12日先后发动团级和师级大反扑。不出所料,主攻方向全都选在松毛岭和那拉一带,但均被挫败。
面对敌连续大力度反扑,我军前指不断调整各方向防御兵力。首战打老山的118团在主峰防御三天后,于5月1日撤出阵地休整,由师预备队120团全面接手防御,顶住了越军611和712冲击。119团则一直在坚守,二营始终在松毛岭方向作战,一营和三营在那拉轮流防御或充当预备队。
经历7月12日松毛岭大战后,劳苦功高的119团撤出阵地休整,由118团接替防御。118团从5月5日开始休整,此时已2个多月,官兵们二上阵地,再次面对越军挑战。
原118团团长刘永新
由于连续作战,部队伤亡不断增加,上级不得不从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抽调大批官兵补充到119团,这批生力军在后来的712大战中发挥较大作用,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如二级战斗英雄王报军就来自驻保山的边防九团,一等功臣许明习来自省军区独立师一团,防御142高地的老山十五勇士中有2人来自边防部队,分别是唐友国和蒋志华。
如果正常防御,这批打完进攻后防御的部队尚能应付,但是越军正在谋划第三次反扑,规模依然不会小,战云仍笼罩着老山,所以40师的防御压力很大,上级不得不进行大调整,调两支部队紧急上老山。
第一支是昆明军区11军32师,迅速接替40师防御的老山方向阵地,同时上来的还有31师91团,41师121团和123团,由41师指挥,准备接替本师122团在八里河东山方向的防御。
32师师长刘玉尊
在4月29日-30日,担任40师预备队的41师122团先配合119团三营打下那拉,后交由119团一营防御。5月15日,122团转战东山,由一营、二营打下八里河东山一线数个高地,之后一直在东山坚守,经历了611、712两次战斗,与119团一样没有休整,由攻到守连续作战三个月,也需要休整,于是本师的121团、123团和31师的91团都上来了。
第二支是南京军区1军1师,首支轮战部队,准备在年底接替老山防御。同时上来的还有同军区的12军36师,准备在年底接替41师在东山的防御任务。
一师师长郭培巩|右与刘玉尊|中
两支部队在712松毛岭大战后同时接到赴老山参战命令,稍作准备后都出发了。但同属昆明军区的32师及41师部队出发更快,因为要马上接防阵地,仍被称为老山作战首战部队。而来自南京军区的1师及36师在战区训练近5个月,计划年底接防,正式开始外军区部队赴滇轮战,所以被称为轮战部队。
二、屡遭敌大规模炮击和步兵攻击,32师打得缩手缩脚,上下憋屈
32师成军历史较短,1969年珍宝岛战后,军委命令在云南大理重建11军,属下只有31师和32师两个步兵师,其中31师前身是17军49师,参加过解放战争,后长驻驻贵州省。32师由滇西几支边防和地方部队组建,师部驻云南省临沧地区,后参加1979年对越作战。
1984年4月底,两山作战打响,其中11军31师负责着阴山方向作战,由师长廖锡龙指挥打出一场漂亮的战斗。之后越军放弃该方向,集中力量反扑老山,8月份,31师撤出前线到后方休整,阵地交由边防15团防御。
时任31师师长廖锡龙|左2
712松毛岭战后,接替40师防御老山的任务自然落到32师身上。因为当时昆明军区只有11、14两个野战军,11军31师刚打下者阴山,需要休整,33师前身是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属于地方部队,一直驻守普洱和西双版纳,79年对越作战后改番号为33师,在地位上低于32师。
而14军3个步兵师,41师122团需要休整,两个兄弟团121团、123团已开上来。42师之前也参加过边境作战,126团于1981年5月打下扣林山,后将防御任务交由边防15团,剩下的部队没有参过战的只有32师了,顺理成章接替40师。
我军计划打老山和者阴山时,被越军占领的边境骑线点苗皇帝山同时被纳入作战视野。原计划打下老山和者阴山后,如果越军仍然很嚣张,就由32师打下苗皇帝山,将其打疼。该山也在麻栗坡县境内,位于董干乡。
苗皇帝山
7月初,老山松毛岭大战前,32师师长刘玉尊正带领师作战指挥班子及所属三个团军政主官勘察苗皇帝山,准备制订作战方案。刚到董干镇4天,便接到军里命令,停止勘察,回临沧收拢部队,接替40师防御老山。
回程中途,遇到正开进的师先头部队,师部的其他干部已将部队收拢完毕并逐次出发,行动相当给力。全师在马关县集结完毕后,没有时间进行临战训练,7月20日开始对位接防老山,8月4日完成交接签字,14军及40师撤出战区,由11军指挥老山防御作战。在东山方向,由14军41师指挥本师121团、123团和31师91团坚守,由11军作战。
此时11军军长是马秉臣,副军长是廖锡龙,41师师长是鲁道升,32师师长是刘玉尊,以上也奠定了以后轮战部队两个步兵师的标准配置,即老山、东山方向各一个。1986年以后轮战的47军和27军,在老山方向各增加了一个步兵团,皆因上任67军轮战时,在那拉战场吃尽苦头,595团和预备队597团在争夺211高地1、2号哨位时损失惨重,兵员不足,紧急调200师598团上去支援。为预防不利局面出现,后期的47军和27军都多带了一个团上去,分别是原141师421团和81师241团。
原41师师长鲁道升|左5
32师和41师紧急接防后,对面越军正紧锣密鼓准备所谓的第三次反扑,走马换将,祭出1954年奠边府大捷中使用的堑壕延伸术。解放军在攻坚战中反复使用该战术,将战壕一直挖到敌人鼻子底下,缩短攻击距离,发挥近战优势,还能有效减少伤亡,屡试不爽。我军将该战术传授给越军,他们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军,现在拿过来对付我军。
为掩护其伎俩,越军不断向老山、东山阵地主动炮击,晚上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当时上级极为克制,除不允许两支部队主动出击作战外,而且限制炮兵使用,大口径火炮射击得层层请示,小口径火炮每日发射炮弹数量有上限,不但缺乏压制对方的能力,甚至连对等还击的能力都不具备。
11月18日,越军发动继611、712以来的第三次反扑,当日向东山、老山共发射炮弹3000发以上,两山炸成一片火海。部队没有进行还击,一线防御官兵除留极少数人留在外观察外,其他人全部进洞躲炮。越军连续炸了两天,20日两个步兵团出击,主要攻击方向仍在松毛岭和那拉结合部。
防御该方向的32师96团官兵与敌打成胶着战,炮兵没法发挥火力,只得打敌后续增援部队。双方激战三小时,敌被迫撤退。21日,敌发动第二次反扑,当日越军发射炮弹达到8000发,双方反复争夺,前沿阵地数易其手,从早晨打到晚上,共打退敌5次反扑,歼敌800多人。
32师在缩手缩脚的状态下防御,坚守阵地四个月,经受敌4万发炮弹攻击而不能放手还击,12月初将阵地交给南京军区1军1师。交防期间,为了抑制越军可能的反扑,打乱我换防计划,上级命令32师94团组织部队出击968高地,这也是32师4个月来第一次出击作战。
11月28日6:40,出击作战开始,94团4连在配属部队协同下,仅用70分钟便全歼守敌49人,自身无一伤亡。这种出击作战以惩罚为目的,打完就撤,并不占领高地,本可以全身而退,结果因上级判断失误,没有同意刘玉尊师长及时撤出的建议,导致后来伤亡数人。
1师接防后,阵地已被敌炮击损毁严重,不得不重新大规模构筑工事。32师撤下来后,计划休整一段继续准备打苗皇帝山。战评时,上级给全师6%的立功比例,而40师的部队立功比例在30%。刘玉尊师长虽然不悦,但想着等打完苗皇帝山再说。
刘玉尊|右
1985年4月,苗皇帝山作战任务解除,32师班师回驻地。官兵不但立功名额少,而且军委没有授予任何个人和集体荣誉称号。仅师侦察连抓获一名俘虏,被军区授予擒敌英雄连,侦察班长李方正被军区授予捕俘战斗英雄称号。
李方正抓获的俘虏
三、首支轮战部队放开手脚打,荣誉等身
1984年12月9日,一军接替11军指挥老山防御作战,一师对位接替32师,正式开启老山轮战。为了保存自己,一师开展了大规模的构筑工事活动,在石头山下开凿屯兵洞,提出的口号是宁可累死,也不能被敌炮弹炸死。
战场形势仍很严峻,屡战屡败的越军又在谋划第四次反扑,照例是白日炮击,晚上袭扰,继续开掘堑壕,向我阵地延伸。一师进入阵地半个月后,12月20日便遭遇敌首次大规模炮击。上级一改之前如指示32师般忍着不还击或少还击的态度,坚决还击,打得对方无招架之力,炮弹管够。
敌攻击准备逐渐完成,准备在1985年1月中旬开始发起。一军通过技侦和战场态势侦察,准确判断出敌方意图,一方面命令所属部队做好抗敌反扑准备,一方面组织出击拔点作战,可谓硬碰碰大手笔。于是一师前指负责指挥对116阵地-2、-3号高地和968高地的出击拔点作战,师基指负责抗反,一边打防御,一边主动打进攻,这在之前的32师是不可想象的,对面越军更没有想到。
1月15日当天,战斗打响,一师顶住越军反扑,同时从两个方向出击,即一团九连打松毛岭方向的116号阵地-2、-3号高地,三团七连打老山方向的968高地。此次打968高地,距32师上次打该高地不足50天,两小时打下,但撤出时不易,经过反复交战,下午17时才撤出,战斗结束。
但116阵地方向却连续恶战5天,因为属于硬碰硬,双方同时亮剑,最终由1师胜出而结束,达到战斗目的,一师在该方向防御中改善了防御态势。
两个出击作战并不算完,在接下来的2月和3月,一军又组织了两次拔点作战,目的仍是夺占有利高地,使我方阵地进一步完善防御态势。在2月11日,组织了851行动,属下1师、36师和边防15团共6个加强连兵力,在汉杨、1442、140、913和41等5个方向,同时对越军18个据点进行出击作战,气势如虹,夺占了211高地和140高地。
3月8日,组织了852行动,一团硬骨头六连夺占116号阵地小尖山高地,二团三连夺占清水河边166、168高地,并出击167高地,打完就撤。在进入阵地的前三个月内,一师连续作战,一面抗敌防御,一面主动出击,连续夺占关键高地,形成对己方有利的防御态势,为以后的轮战部队奠定基础,展示了老牌劲旅能攻善守的优良传统。
一师打得欢快解气,为自己赢得了一系列荣誉,黄仲虎、钱富生被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模范称号,一团六连和二团三连分别被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和坚守英雄连;鲁灿新、林祖武、徐高虎被昆明军区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一团九连被昆明军区授予攻坚英雄连,一大批官兵荣立战功,立功比例达到30%,如之前14军40师首战老山时立功比例,一批中、高级干部在战后获得提拔、重用。
一级战斗英雄黄仲虎
1985年6月,1军撤出战区,由济南军区67军接替。随后我军开启百万大裁军,32师被撤销番号,师长刘玉尊转业,他和同批上老山的原41师师长鲁道升二人最后均没有进入将军行列,这在参加过老山作战的师级干部中极少。
——全文终,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传播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分享军事、时政热点解读。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流畅。强军路上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