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说起临安的春天之美,不止于山乡沃野的姹紫嫣红,还在于春回大地后的苍翠森林。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700多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的“袖珍美人”,森林覆盖率97.56%,因千百万棵树木诠释了这片“大树王国”的“大、多、高、古、稀、美”,因而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名。


漫步天目山,穿梭森林中,你或许只能在这2668种高等植物中,叫出十几种树木的名字:柳杉、银杏、枫香、榧树、金钱松、香果树、羊角槭、交让木、南方红豆杉、天目木姜子……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哪怕不同品种,许多树木也都长得大同小异,反而是同一个特殊品种的树木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或造型奇特,更好认。


一起走进天目山“大树王国”,寻找那些特立独行、自带“花名”的柳杉。

天目山拥有世界罕见的柳杉群,主要分布在海拔350米到1100米范围间,许多树龄在300年以上,其中胸径超50厘米的大柳杉就有2000多棵,超1米的有400多棵,超2米的也有16棵,这些大树集中分布在五里亭到开山老殿一带。

“权力树”


“权力树”有一个很特别的树根。从男性角度看,下面的树根像是一个很有力的手臂、一个巨大的拳头,象征着拳力(权力),所以叫“权力树”;从女性角度看,下面的树根仿佛莲花宝座,上面的树干则似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

在天目山,抚摸一把“权力树”寓意美好——男人一摸更有力,女人一摸更美丽,所以“权力树”也叫“健康之树”。

“夫妻树”


天目山上的“夫妻树”,是同根生的两棵树,两叉呈“V”字型,叉腰对对相生。更独特的是,两树雌雄同株,根连着根,“在地愿为连理枝”,共生且情深。

据说,“夫妻树”的树龄已达500多年,在超越“三生三世”的爱情中,共同见证了山间的岁月变迁。

这棵“夫妻树”也叫“家庭树”,远远望去,树上面还伸出一棵小树,像是“夫妻树”抱在手里的孩子,好似“三口之家”紧紧依偎在一起。

“得宠树”


△“得宠树”

有“得宠树”,必有“失宠树”。

这个故事还要从多年前邵逸夫老先生夫妇的天目山之行说起,本来开山老殿边上的路口有2棵同样高大的柳杉,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刹。邵逸夫先生看到了赞叹“真漂亮”,就和夫人在其中一棵树下合了影,结果当晚另外一棵被冷落的柳杉就整体倒掉了,村民们于是议论纷纷:“名人来了,只跟得宠的那棵树拍照,不跟另外一棵树拍,它气死了,就自杀了。”


△“失宠树”

更有甚者,成了“能读懂古树心事”的“树语者”,替“失宠树”跟“得宠树”抱怨:“我们守护在同样的位置,同样守护着千年古刹,我们的地位一样,作用一样,为什么名人来了只跟你合影,我们待遇不一样!”

不过,轶事归轶事,“失宠树”真正倒塌的原因是当晚11号台风正面袭击天目山,“得宠树”挺住了,而“失宠树”没挺住。

“大树王”


说到天目山的柳杉,不得不提“大树王”。它的树龄超千年,胸径达到了惊人的2.33米。它在宋代就被称为“千秋树”,明代已是四五围的大树,清代乾隆皇帝来到天目山,特封此树“大树王”。

御赐“大树王”后,天目山的“大树王”和众多寺院迎来了“八方香客云集来,十万香火散江南”,人们争相顶礼膜拜“大树王”,山上的僧人为避免古树受破坏,于是在大树王周边加设了围栏,以便保护。

上世纪30年代,“大树王”逐渐走向衰亡,但近100年过去了,它的躯干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天目山上,而新的生命、新的小树也在它的身上萌发,继续见证着“大树王国”的风风雨雨。

“大树”柳杉为何会衰亡呢?

走在天目山的“小森林”中,你会从一棵棵枯立木身上的标牌上找到答案:如风折、雷劈、虫害、酸沉降、柳杉瘿瘤病等原因,都会造成柳杉死亡。

近年来,天目山管理局通过在山林里安装避雷针、定期除虫害等方式,有效呵护了柳杉群。当然,“大树王国”千万年来生生不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树们自我繁衍,虽有老树枯死,但不断有新树萌发生长,如此延续……

“新大树王”


就在原“大树王”右上方,一棵胸径已经长到2.31米的大柳杉树生长旺盛、雄姿勃勃,被大家公认为天目山的“新大树王”。

“新大树王”不走寻常路,周边很多树的枝条是往南生长的,像旗帜飘扬,也叫作“旗帜树”。但是“新大树王”的四周长得非常均匀,苍劲勃发,十分有力。


此外,天目山的著名柳杉景观还有“四大王”“九龙壁”等,其中“九龙壁”位于一处斜坡上,裸露的柳杉树根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形成了九龙图腾的天然景观,九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自然界的九龙壁。

在北京故宫,“九龙壁”是匠人们雕刻的石壁,而在天目山,“九龙壁”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态包括正龙、升龙、降龙等,象征着威严、尊贵、刚猛和温文尔雅等不同品质,据说金庸先生曾在到访天目山时,也对柳杉形态的“九龙壁”啧啧称奇。

记者 王斐帆

通讯员 童雪丽

我们大杭州新媒体编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