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乡村百姓赶庙会的集中期,也是青年人骑行露营游花海的黄金期。把“庙会”融进“花海”,会育出怎样的“奇花”?
眼下,首届花潮庙会,正在河北保定市徐水区东釜山乡小西庄村精彩上演。千亩花海间,车水马龙,热闹非常,游客们感叹:传统与新潮创新融合,偏远山村迎来海量流量、泼天富贵。
花海起庙会,“土味潮味”引客来
3月下旬,随着全村500亩油菜花绽放,山上500亩果树开花,一段由小西庄村党支部书记崔长锁领头、“两委”干部花田起舞的短视频热传网上,美景劲舞、满屏诚意,播放量很快超过20万,评论、点赞无数。
村头,“花潮庙会”大型宣传牌分外醒目,每天两三千名游客慕名而来。漫步山前油菜田,闻香观景,拍照留念。姑娘们身着汉服,袅袅婷婷,与金黄的油菜花相映成画。孩子和老人荡秋千、识野菜,手握锄头体验农事。自驾、骑行者泊好房车、支起帐篷,尽享野炊乐趣。
路旁临时市场内,数十个买卖摊位错落有致,玉米糁、菜籽油、粉条、大枣、蜂蜜、农家炖菜,色香俱全。客人们精心选购,欢笑声不绝于耳。
“青山花海,空气清新,动静相宜,大人孩子都开心。”保定市民陈爱君10天内和朋友两次来打卡,赏花摄影、亲子游戏、品尝美食、认领果树,好看、好吃又好玩。
“游客口口相传,‘网红’现场直播,活动仍在升温。”崔长锁介绍,清明假期,还有舞狮、高跷、大鼓等众多民间花会表演,赏花游将持续到5月初。
党支部引领,土地半年闲变“两季甜”
“我打记事起,头回见村里这么热闹。”56岁的村民黄红霞和20多个志愿者一起疏导交通,服务游客,讲述山村爆红背后的故事。
小西庄位于徐水西部山区,有768人,1300亩耕地。水源所限,每年只种一茬玉米,收益低,青壮年外出打工。2024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村内土地,种植春茬优质“白马牙”玉米200多亩,秋后加工成玉米糁和玉米面,每斤13元,网上热卖。当年9月又从中国农科院引种,播下500亩越冬油菜。
“油菜花期一个月,5月成熟收割后,菜籽榨油出售,接茬种玉米。”崔长锁盘算,春秋两季收入,加上山场收益,村集体每年增收十万元。村民也有了土地租金、合作社务工薪金,田野上长出花海美景。
为把赏花游办出新意、形成品牌,东釜山乡党委书记朱佳男与崔长锁、多位“90后”“00后”党员集思广益——小西庄“花潮庙会”应运而生。
村里提前整治环境卫生,拓宽乡道村街,扩建文化广场,检修太阳能路灯,设置田间露营地、停车场、休闲椅、小茶舍、卫生间……打牢“花潮庙会”首届成功、年年圆满的基础,使菜花山花变成金花银花。
农文旅融合,让山乡遍开“共富花”
东釜山乡是革命老区,山场多,旱地多,土特产资源丰富,古村古巷深藏乡间。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连日来,全乡13个村的干部到小西庄观摩学习。
铲车来往,机声隆隆。春阳下,南陈庄村干部群众整修道路,依托村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000亩山场、400亩果园,着手发展休闲采摘、林下经济、红色旅游。西釜山村樱桃采摘园、西峪村山地苹果基地、白岭村农作物带状复种示范区,也筹划扩规模、优品种,以景兴业,以产育景,带动村民共同增收。
街巷齐整,河道干净,绿植茂盛,百姓笑脸相迎。随着游客增多,全乡积极行动,创建美丽庭院、打造生态步道,建设骑行驿站,网格员、党员成了环境卫生监督员、旅游景点引导员、红色文化宣传员,乡民们更有精气神。
春日热潮,点燃了山乡文旅市场,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田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流量变留量,因地制宜,联农带农,做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让‘共富之花’尽快开遍山山岭岭。”朱佳男说。(刘柯旋 霍中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