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内娱真的是要完了!”
第15届电影节还没开幕,大家就被率先公布的评委名单惹恼了。
其实早在去年,北影节就因为请了马丽和费翔当评委,口碑翻过车。
本以为今年能吸取教训,谁知他们非但不听劝,反而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明明没作品也没演技,北影节为什么要请这些人当评委?
名单喜忧参半
先说说这份名单里最让人放心的部分,姜文的名字一出现,几乎没人敢跳出来质疑。
提到他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当年不仅在各大电影节上拿奖拿到手软,连观众都看得热血沸腾,台词到现在还能随口背几句。
更别提他早年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直接把夏雨和宁静捧成了影坛新星,还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之一。
姜文不光会导戏,演戏也是一把好手,拿过的奖项数都数不过来。
从演员到导演,他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次坐上北影节评委席的C位,简直是实至名归,谁看了都得点头说一声“服气”。
而名单中陈冲的名字也让人挑不出毛病,她早年在《末代皇帝》里演婉容,那种从高贵到落魄的层次感,至今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画面。
后来她转行做导演,拍出《天浴》这样的硬核作品,奖项拿到手软。
更厉害的是,她不光在国内有地位,在国际上也混得风生水起,早就当过奥斯卡的评委。
这次北影节请她来,感觉不是她需要这个平台,而是北影节借她的名气给自己加了分。
当然她也有过争议,比如那句“你们中国”让不少人心里不舒服,还有弃养双胞胎的事儿至今被人诟病。
但抛开这些,单看她在电影上的成就,评委这个位置她坐得稳稳当当。
除了这两位,北影节还请来了几位国际大腕,像英国导演大卫·叶茨、芬兰导演泰穆·尼基、瑞士演员文森特·佩雷斯。
这些名字可能对普通观众来说有点陌生,但他们在国际影坛的分量一点不轻。
大卫·叶茨拍过《哈利·波特》系列,全球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而泰穆·尼基则以风卫大胆的风格,在欧洲电影圈颇有影响力。
至于文森特·佩雷斯则是演技派代表,作品横跨多个国家。
这几位往评委席上一坐,北影节的“国际范儿”立马就有了,连带着天坛奖的含金量都显得更高了。
有了姜文、陈冲和这些国际大咖撑场子,北影节的门面算是保住了,但名单里也不是全是让人拍手叫好的名字。
一言难尽的评委
先说倪妮,她出道时靠《金陵十三钗》一炮而红,旗袍造型美得让人挪不开眼,还拿了不少新人奖。
她的作品看似数量不少,可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却没几个。
奖项方面更是拿不出什么硬货,提名过金鸡奖和百花奖,但从没真正捧回过奖杯。
观众对她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长得美”“气质好”,至于演技,评价就有点两极分化了。
这次她出现在评委名单里,不少人直呼意外,觉得她资历不够,坐这个位置有点勉强。
而金晨的情况比倪妮还要尴尬,她是北舞毕业的高材生,跳舞确实漂亮,当年以“校花”身份出道时圈了不少粉。
可一到演戏,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她演的角色总让人觉得表情不到位,看着有点出戏。
豆瓣上她的电影评分普遍不高,年代剧《南来北往》里那张尖下巴更是被吐槽得体无完肤。
奖项方面,她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讨论度大多集中在她的外貌和整容传闻上。
这次北影节把她选进“注目未来单元”的评委团,网友直接炸了锅,说她连自己的戏都没演明白,怎么有资格去评别人的未来?
除了她们,宋洋的名字也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41岁的他算起来出道时间也不算短了,早年在《仙剑奇侠传三》里演过溪风,后来《暴裂无声》还拿了个澳门影展的最佳男主角。
但说实话,他的作品和角色都没能真正火起来,去年他在《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演了个“渣男”,那句“饿 “你真是饿了啊,什么都吃得下”倒是挺出圈,可惜是个负面出圈。
这次他进了北影节的评委名单,不少人觉得莫名其妙,怀疑是不是背后有资本推手,不然这么个没什么代表作的演员,怎么就坐上了评委席。
不过还没等大家弄明白这几个人凭什么,就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更引人争议的评委。
情况复杂的评委
陈思诚这几年靠《唐探》系列成了票房百亿导演,商业片的手法玩得炉火纯青。
《消失的她》把悬疑片拍成了情侣必看,《外太空的莫扎特》虽然翻车,但不影响他在商业上的地位。
这次他当上项目创投单元的主席,大家觉得他眼光独到,能挑出好片子。
可他的私生活负面新闻太多,风评一直不太好,难免让人觉得评委这身份跟他有点不搭。
张子枫虽说是童星出身,小时候《唐山大地震》里那23秒的眼神戏让人惊艳,后来《唐探1》的黑暗一笑也挺出彩。
可她长大后,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穿过月亮的旅行》票房扑街,《我的姐姐》被质疑卖惨。
这次她年纪轻轻就进了创投单元评委团,有人觉得她天赋够高,有人却觉得她资历太浅,撑不起这个位置。
而这场争议让人不由得想起去年的金鸡奖,那次评委名单一出,也是骂声一片。
前车之鉴
陈坤和吴越都没拿过金鸡奖,却直接当上了评委,陈坤这几年作品口碑下滑,吴越虽然路人缘不错,但咖位和奖项都撑不起权威性。
更离谱的是提名名单,王一博靠《热烈》抢了黄渤的风头,范丞丞凭拉胯演技也能跟实力派争最佳男配。
网友直接开喷,说金鸡奖的含金量一年不如一年。
北影节这次的情况跟金鸡奖有点像,实力派和争议人物混在一起,割裂感特别强。
姜文、陈冲这样的顶流坐镇,国际大咖加持,可倪妮、金晨、宋洋这些名字一冒出来,立马让人觉得水准被拉低了。
有人猜是艺术成就说了算,可宋洋、金晨的履历明显不够格,也有人说是商业价值,陈思诚的票房成绩确实亮眼,可张子枫近年的表现又不尽如人意。
还有人怀疑是人脉资本在作祟,像金鸡奖里宁浩和雷佳音的“老朋友”关系,马丽和评委主席明振江的渊源,都让人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北影节的名单也是,姜文、陈冲这种硬核大咖没得说,可宋洋这种没什么存在感的演员都能上,难免让人觉得标准太模糊了。
观众对电影节的期待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看到公平和专业。北影节号称国际范儿,金鸡奖也曾是国内顶尖奖项,大家都盼着它们能挑出真正的好作品。
可现实却是流量演员挤进提名,新人评委坐上高位,权威性一次次被质疑。网友的吐槽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真心希望内娱能好起来。
大家不想看到“整容脸”和“出轨男”拉低水准,也不想让电影节变成《演员请就位》的线下版。
毕竟评委的位子不是随便坐的,观众的眼睛也不是瞎的。
信息来源:
光明网《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阵容官宣》
中国日报网《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4月18日开幕 天坛奖入围影片、评委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