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强化交通管理,确保申城交通安全有序的措施成效。交通管理总队副总队长季颖秋 、交管总队勤务支队副支队长汪黎、交管总队大型车源头管理专班负责人王琪珑出席发布会,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助理庄莉强主持。

今年以来交通事故和拥堵指数双下降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坚持“智慧赋能、精细管理、民生导向”理念,依法严查严处交通违法、及时动态优化交通组织、科技助力提升管理效能,有力推动本市道路通行秩序持续向好、通行效能不断提升。

一季度,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伤人数同比持续下降,涉非机动车、大型车交通事故亡人数分别下降23%和4.3%,第三方数据显示本市重点区域高峰时段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4.01%,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同比上升4.97%,守法出行、文明礼让成为市民自觉习惯,机动车“交替通行”“礼让行人”“变道打灯”、电动自行车“骑行戴盔”成为申城交通“秩序之美”。

动态优化让道路更畅通


目前,上海机动车总量超620万辆、常态出行超460万辆,近3年车辆增速是道路里程增速的13.9倍,3月份全市机动车在途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面对“车多路少”的结构性矛盾,上海警方坚持精细治理,因地制宜采取信号灯调整、标志标线优化、设施改造等措施,动态优化虹桥枢纽、上海南站等区域的交通组织,相关路口、路段通行效率平均提升约10%。

秉持“信号灯要一秒一秒调整”的理念,公安交管部门优化调整了全市774处路口的信号配时方案,如华山路(延安中路至北京西路)路段早晚高峰易出现路口溢出,通过调整多个路口的相位相序、信号配时、相位差等,使得整个路段通行更加协调畅通,其中北向南流量提升3%,速度提升14%,车辆行驶中停车次数降低10%。

公安交管部门按照“一路口一方案”要求,对全市52处路口的交通组织进行了综合性优化调整,如在金科路华夏西路路口,通过增加一条左转车道,解决了该路口高架下匝道左转、直行车流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得早高峰该路口西进口通行能力提升 14.8%,高架下匝道通行能力提高 33%。再如中山南一路(瑞金南路至打浦路隧道浦西出口)路段,通过增设前往瑞金南路的右转车道、延长绿灯通行时间、调整人行横道线位置等措施,提高了车道利用率,优化后路口通行效率整体提高10%。

依法严管让出行更有序


“好的秩序是依法严管出来的”。上海警方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入开展“砺剑2025”系列专项行动,坚持“什么突出就整治什么”,对突出交通违法及时开展“小切口”整治,今年以来依法严查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非机动车乱骑行、行人乱穿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市民反映强烈的“暴骑团”“飙车炸街”等现象。

一季度,公安交管部门再次聚焦非机动车开展集中整治,依法严查严处闯红灯、逆行、不在非机动车道行驶等6类易致祸违法行为,非机动车乱骑行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推动实现复兴东路隧道允许非机动车夜间入隧过江,破解轮渡停航后非机动车夜间过江难题。通过推行“校园共享头盔”,加强对快递外卖骑手、老年群体等重点人群的精准宣传,骑行人员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显著提升。

公安交管部门从严夯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结合大型车辆“四地联管”机制,动态开展高风险企业排查、执法,处罚未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企业147家次;约谈或处罚骑手违法或事故多发的平台企业、配送站点77家次,并推动行业、企业制定自律公约,将交通安全挂钩企业内部考评体系;针对亡人交通事故逐起开展深度反查,向市场监管部门转递涉嫌非机动车非法改装销售店铺线索17条、协调立案调查17家,非法加改装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智慧赋能让交管更高效


上海警方坚持交通管理必须走科技赋能、精准治理道路,持续建设升级“易的PASS”系统、推广应用警用无人机,依托智慧赋能让公安交通管理更加高效。

通过“易的PASS”系统,公安交管部门能够更直观地掌握实时道路交通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科学调配警力快速处置和管理疏导。同时,系统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研判也为解决各类交通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以拥堵节点治理为例,系统不仅会自动对常发性拥堵节点进行预警,提供路口每小时、每个方向的车流量数据,而且对路口信号配时、道路通行匹配度进行分析,给出建议改进方案,为公安交管部门科学制定优化方案提供参考。此外,系统能够对“达到报废标准”“逾期未检验”“疲劳驾驶”等10类重点违法嫌疑车辆和“高快速路停车” “高快速路行人闯禁”等13类异常事件进行自动预警,实现精准调警拦截检查和执法,提升处置效能。

交通管理需要智慧“大脑”,也需要锐利“眼睛”,无人机灵活、机动、俯瞰等性能为公安交管效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助力。目前,公安交管部门结合实际需求,持续推动路况监测、事件处置、违法查处、隐患排查、施工监管等5大类道路交通管理无人机应用。今年以来,利用无人机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区大流量地面道路协助快处快撤事故、抛锚等突发事件2100余起;处置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禁、路面洒落物等交通异常事件300余起。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交通管理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下步,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将持续探索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新模式,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道路堵点,动态推进交通组织优化完善。继续推进道路堵点治理,年内将会同市交通委对50余处道路常发性拥堵节点进行综合治理,上半年将对内环高架瑞金南路下匝道接地段、南北高架西侧徐家汇路至卢浦大桥等路段交通组织进行优化;继续推动路网优化改造,年内将会同相关部门推进河南北路(塘沽路至天潼路)、陆家浜路(海潮路至制造局路)、真北路(汶水路至曹安公路)等7段“禁非”道路恢复,促进慢行交通路网更加完善;启动“统一信控平台”建设,推进交通信号系统联网联控、智能控制,实现跨区域交通管理协调联动,提升城市整体通行效率。


二是紧盯安全隐患,持续推进非机动车、大型车交通违法整治。即日起,警方将开展非机动车、大型车突出违法专项整治,市、区两级公安交管部门将结合实际情况每周组织统一整治行动。针对非机动车,强化日常严查严管,并通过事故反查推动追责违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改装企业和店铺。针对大型车辆,依托数据研判加强“三超一疲劳”、酒醉驾、闯禁占道、人车失格、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等5类易致祸违法行为执法管理,紧盯源头治理,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三是深化科技应用,打造“空地一体”交通管理模式。提升“易的PASS”系统在拥堵治理、大型车辆源头管理、路面查控、执法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着力完善对各类交通违法的“预警”功能,推进执法查处效能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如交警铁骑搭载无人机协同作战、利用无人机俯视图辅助绘制事故现场图、无人机参与非现场执法等,本月上旬,本市内环内高架道路将实现无人机自动巡飞全覆盖。

上海警方应用无人机赋能交通管理


自2023年上海警方试点应用无人机赋能交通管理以来,目前已覆盖全市16个区,重点赋能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区大流量地面道路的交通管理,形成了路况监测、事件处置、违法查处、隐患排查、施工监管五大类场景应用。今年以来,利用无人机协助快处快撤事故、抛锚等突发事件2100余起,处置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禁、路面洒落物等交通异常事件300余起。

在路况监测方面,早晚高峰对市区高架道路,华山路、江苏路、淮海路等市中心易拥堵道路常态启动无人机监测,在节假日对高速公路、交通枢纽、重要道路节点进行巡飞,及时掌握道路流量,实现科学指挥调度。

3月22日,清明祭扫与F1赛事叠加,嘉定警方启用无人机巡飞实时掌握赛场内外人流、车流动向。上午8时,正值观赛客流入场和松鹤墓园祭扫人流叠加高峰时段,无人机在巡飞中发现嘉松北路宝安公路口出现拥堵,公安交管部门即采取措施引导车辆绕行,及时分流缓解核心区域交通压力,有效防止了长时间、大面积拥堵。

在事件处置方面,对影响通行的各类异常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和协助处置,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洒落物品、行人上高快速道路等。

3月23日上午,无人机在延西立交附近巡飞期间发现一起交通事故,民警通过无人机喊话提醒驾驶员撤离至新华路上匝道导流线处,并帮助两位驾驶员完成保险报案,从发生事故到撤离现场仅用了2分钟。

2月28日18时许,无人机在巡飞中发现南北高架近新闸路下匝道处,一老人正骑自行车在高架路上行驶,后方车辆纷纷变道避让,十分危险。指挥台即指令附近民警赶往处置并安排无人机追随骑行老人,约半分钟后民警驾驶摩托车到场,将误上高架的老人护送至地面。

在违法查处方面,重点用于对违反禁止标线、加塞、“分心驾驶”、占用应急车道等易致祸致乱违法行为的查处。

3月22日9时许,无人机在内环高架近新华路上匝道附近发现一辆小客车“龟速行驶”,后方车辆纷纷变道、刹车,存在事故风险,道路通行效率也因此大大降低。经近距离观察,该车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指挥台随即指令附近民警在匝道处将该车拦截,对驾驶员作出记3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下步,上海警方将继续扩展无人机的应用场景,结合AI技术推进范畴更广、地域更大的自动预警,通过警车、交警铁骑搭载无人机实现更灵活高效的“人机协同”,并将无人机作为“千里眼”融入整个智慧交通框架,努力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上海警方“四地联管”强化大型车源头监管


今年2月19日,浦东南滨公路发生一起混凝土搅拌车与面包车相撞交通事故,造成面包车驾驶员腿部受伤。经查,事故发生时,混凝土搅拌车在行驶中侵占对向车道,后遇对向驶来的面包车时躲避不及导致两车相撞。据此,浦东交警认为混凝土搅拌车侵占对向车道的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由于面包车驾驶人系驾驶证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故初步认定混凝土搅拌车驾驶人承担该起事故主要责任,面包车驾驶人承担次要责任,相关认定和处罚工作正在进行中。

事故发生后,公安交管部门迅速对涉事车辆所属企业源头进一步追查。经调查,该搅拌车所有人系如皋某货运服务部,受雇于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事发时车辆从浦东某搅拌站装载出发。浦东交警第一时间对经营地位于浦东的该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项目行为地(该搅拌站)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企业强化车辆管理,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由于该实业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奉贤,事发后奉贤交警也主动上门督促企业对名下车辆违法未处理等安全隐患及时清理。

2月21日,浦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会同区交安办、区交通执法支队、区道运中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至该实业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执法,对企业未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浦东新区交通执法支队对企业未落实每月交通安全教育立案调查;浦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对如皋某货运服务部未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交通事故发生后,浦东、奉贤两地交警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动监管的举措正是“四地联管”机制的缩影。自去年起,为进一步强化大型车辆源头监管,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创新建立“四地联管”机制,即在日常监管中将全市1.6万家道路运输企业全量纳管,根据企业所属车辆和驾驶人违法、事故、车辆状态等情况每月对道路运输企业进行风险画像,开展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风险评级,并将评价结果推送企业注册地和经营地公安交管部门,由注册地、实际经营地、运输项目行为地公安交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日常宣教、监管。

一旦发生较重人伤事故或亡人事故,则由事故发生地公安交管部门调查处置,同时企业注册地、实际经营地、运输项目行为地公安交管部门分别入企业、入运输项目行为地进行宣传警示和交通安全隐患督办整改,对不履行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依托“四地联管”机制,公安交管部门有了加强大型车辆源头管理的有力抓手,对“企业、车辆、人员”建立了全链条监管,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发生。该机制自去年8月实施以来,全市涉大型车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22.9%。

值班编辑:翟柯森

英雄之歌 余韵永续——王友德烈士肖像复原记

“我看看今年退了多少税,呀?!被骗了!”

太好了是汪汪队!易被骗群体有救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