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中国基建狂魔的名号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无论是港珠澳大桥这种奇迹般的世界难关,还是中国四通八达、途经多种复杂地形的高铁,无一不是信手拈来,但是中国2014年就完成的新鸭绿江大桥,一直到现在还没通车,朝鲜这是何意?难道我国真成“冤种”?

为何朝鲜迟迟不作为?

新鸭绿江大桥连接中国丹东新区浪头和朝鲜的新义州龙川,这座大桥花了22亿人民币,还是中国全部承担的,朝鲜则负责引桥和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

也就是说,中国早早就把最难的一部分建设完毕,但是朝鲜却因为资金困难,迟迟不肯建设。



现在已经过去了接近10年,朝鲜为何还没动静?

朝鲜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属于小国,没什么大型桥梁建设的经验,即使中国把最难的部分解决了,朝鲜方还是没有办法打包票,一定能够做好。

而且朝鲜的资源、资金不高,优先把资金给了军事和粮食等领域,像新鸭绿江大桥属于非战略资源,优先级一直靠后。

朝鲜经济长期受国际制裁制约,2022年GDP仅36.2万亿韩元(约合200亿美元),连修建引桥的配套资金都难以筹措。尽管中国承担了全部建设费用,但朝鲜仍对承担后续运营成本心存顾虑。

且朝鲜目前的状态,明显还想找中国输血,发展自身基建能力。中国不是慈善家,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大桥通车进程陷入僵局。



朝鲜的顾虑

对于朝鲜来说,新鸭绿江大桥对自己有好处,可以加强贸易往来,获得盈利,但是也对中国有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怕威胁自己的政治独立性,因此朝鲜方没有轻举妄动,处理此事一直小心翼翼。



而且,朝鲜一直处于一个封闭状态,担心大桥通后,中国的产业和文化冲击本土,朝鲜政府处于相当保守的状态,不希望经济高度依赖中国。

新冠疫情爆发后,为了避免疫情传播,朝鲜采取严格封锁措施,又进一步延缓了大桥通车进程。与此同时,朝韩关系持续恶化,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也让中朝合作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中国仍通过丹东口岸、珲春通道等维持对朝贸易,而朝鲜对大桥的权宜之计便是冷处理。



尽管现状令人唏嘘,但大桥的战略价值并未消失,随着疫情结束和朝鲜半岛局势缓和,朝鲜或许会重新评估大桥的必要性,中国也在持续释放善意。

只有互信,才能完善合作

现在已经到了2025年,通过近期的卫星的图像显示,朝鲜已经开始对桥脚处恢复建设,但是具体通车消息仍然遥遥无期。不过若未来朝鲜能突破技术瓶颈、调整开放策略,这座大桥终将完成自己的使命。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引用资料: [1]山水相连,却无法交通!朝韩切割速度加快,半岛统一已失去转圜余地?海峡新干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