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经济学院围绕“新时代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先后同兴业银行蚌埠分行、蚌埠爱尔眼科医院、蚌埠大数据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开展共建,在凤阳小岗村、固镇县王庄镇大蒋村、长淮卫镇等地建设产学研教基地,围绕“33254”工作法,形成党建融合发展的模式,实现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同向共进、同频共振,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做好“三个坚持”,凝聚“核心”思想
坚持抓好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完善学习制度,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落实“五联系+四带头”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落实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带头申报各类项目、带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带头帮扶困难学子。
坚持以点带面。选树青年先进典型,组建“青春领航”团队,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易班工作站站长”“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安徽省百优大学生”“安徽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以及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李双辉等一批青年学子先进典型。
坚持宣传引导。利用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易班微社区,开展理论学习、宣传党建工作动态,加强党建宣传阵地建设。
围绕“三个优先”,汇聚“核心”力量
优先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多次召开国家两类与教育部课题申报研讨会,积极组织各类项目申报,2024年学院教师申报国家两类与教育部项目39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项,安徽省社科创新发展研究课题13项,申报安徽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7项。
优先推动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数字经济专业硕士点,积极组织申报高峰学科对标晋级和“双一流”学科高质量建设与培育行动储备项目;深入开展专业调整优化改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立学科竞赛指导工作坊,《低代码应用》微专业获批安徽省教育厅备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开设特色课程,健全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建强学科基础系列课程、建精专业教育系列课程,2024年度共申请新开课程14门,实现课程体系应生所需、因学而建、为生而立。
优先关注师生需求。落实“五联系+四带头”工作机制,领导班子通过深入班级、宿舍、教室,召开座谈会,开展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师生情况,解决师生实际困难,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坚持“两个带头”,提升“核心”竞争力
党员带头科研创新。培育高水平教育教学名师和结构化教学研究创新团队,激发党员教师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科研创新。2024年学院教师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0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1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发表论文127篇,出版C级及以上学术专著4部,取得智库成果23项,多项获得中央部委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党员带头改革实践。组织申报安徽省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凝练学院乡村振兴科研团队,到定点帮扶县、村开展调研考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党员教师带队深入长淮卫镇、小岗村、固镇县王庄镇大蒋村建设产学研教基地,组织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在基层实战中磨砺过硬本领,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五个“一线”工程,培养“核心”人才
人才发展在一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配合学校党委做好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考核评价和管理监督等工作;注重干部教育培养,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等,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注重青年干部梯队建设,选聘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担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参加国家、省级学术研讨会以及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
人才培养在一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示范”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构建“4+1+1”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导师制+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学业指导、职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与钉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霍迹寻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数字化联合实验室,通过低代码开发实训课程培训,提升学生数字化应用水平;提升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分层分类开展主题教育。
支部共建在一线。同兴业银行蚌埠分行、蚌埠爱尔眼科医院开展党建共建,充分整合党建、人力、智力、教育、科研、文化、信息、阵地、资金等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创先争优在一线。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党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执行党内关怀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两优一先”表彰活动;积极开展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在建“双创”项目6个,占比67%;三星级及以上党支部5个,占比56%。
结对帮扶在一线。以党员“一帮一”活动为纽带,组织师生党员与需要帮扶的同学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从价值引领、素质提升、规划发展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推动“四个升级”,培育“核心”文化
升级校风学风建设。将校史校训文化精神有效融入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爱校、荣校、强校情怀;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开展院内督导和学生课堂考勤双结合,2024届毕业生升学深造率较上年度提高4个百分点。
升级党建学习平台。完善党员活动室文化设施,打造廉政文化墙,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打造“红旗·百年”党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有声墙等,多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
升级一线服务。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心理咨询室、“教工小家”等功能区域,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活动场所;丰富服务内容,组织师生党员前往蚌埠市委党校参观蚌埠市党性(警示)教育基地、双墩文化遗址、蚌埠市博物馆、禹会村遗址开展党日活动;举办“三八”国际妇女节踏青采摘活动、“香”约端午、趣味运动会等工会活动。
升级共建共享力度。秉承“勤学慎思 经世济民”院训,引导师生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发挥“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研究优势,致力于服务地方发展战略需求。学院智库团队分别承担阜阳市颍东区发改委、蚌埠市禹会区发改委、蚌埠市高新区经贸局、怀远县发改委等单位委托课题,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企业与地方政府经营管理能力培训等,连续20年对外发布《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坚持以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服务地方“贡献度”,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探索“双融双促”新路径,全面推动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服务安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力量。(刘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