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郭破虏这个角色,你会想到什么?

郭靖的儿子,除此之外呢?似乎他就一无是处了。

至少在《神雕侠侣》中,这个角色甚至连台词都没几句,远不如他那两个姐姐的存在感强,如果说前半段的故事是由郭芙闯出的各种祸端引发的,那“十六年后”的剧情就是围绕郭襄展开的,郭破虏就好似查无此人一般,若不是顶着“郭靖之子”的身份,压根没在意这个角色。

但也正因为他是郭靖的儿子,这个角色后来的故事还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郭襄、郭破虏剧照)

根据书中的细节来看,郭破虏极有可能没有战死在襄阳,他甚至一直活到了倚天时代,可为何他却与自己仅存于世的亲姐姐郭襄毫无交集?

这背后又藏着怎样一段故事?

一、郭襄听到的噩耗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没有给郭破虏安排任何戏份,以至于他与郭襄是双胞胎,群雄替郭襄庆生的时候,也完全将他无视。

更奇葩的是他自己也从未提起此事,给人一种金庸完全没有想要塑造这个角色的意思。

当然,郭破虏也是有他存在的意义的,当初黄蓉怀二胎的时候,她就对郭靖说过,自己不辞辛劳怀上二胎,就是想为郭靖搏个儿子,让郭门有后,他们早就想好了“郭破虏”这名字,丝毫没考虑过这孩子可能是女孩,以至于郭襄的名字都是后来想的。



(郭靖、黄蓉剧照)

但从“推动剧情”的层面来说,郭破虏反倒成了郭襄的附赠品,他是没有任何独立的戏份,书末的襄阳大战里,你也通篇找不到“郭破虏”这三个字,群雄在奋勇抗敌的时候,也不知他身在何处。

直到《倚天屠龙记》中,再次提到这个角色时,却已是他的死讯。

那是郭襄传人听到的消息,自然也就是传自郭襄这一脉,她只说郭破虏是随父母一同战死,就连屠龙刀也流落江湖,下落不明。

其实这件事应该反推,书中明确了郭襄当时身处西川,也就是说,她不可能完全清楚襄阳城中发生的一切,郭靖夫妇早有以身殉城的觉悟,他们会战死,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对于郭破虏而言却非如此。

郭靖夫妇定下了“倚天屠龙计划”,郭襄负责保管倚天剑,郭破虏负责保管屠龙刀。

所以郭襄早早离开襄阳,大战爆发时她可以悠闲地在西川云游,这即是问题所在。

郭破虏压根不应该出现在襄阳。



(郭靖、郭襄剧照)

郭襄之所以断定郭破虏与父母一同战死,不过是因为他的屠龙刀出现在江湖之中,既然宝刀已失,那弟弟多半就不在人世了。

可事实却未必如此。

二、郭破虏的抉择

理论上来看,郭破虏不应该出现在襄阳,可他的佩剑却在遗失在战场上,这里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郭破虏早已出城,不过当他得知襄阳战事告急的时候,还是放心不下父母,于是又折返回襄阳,继而与父母一同奋战至最后一刻。

但结合前文的描述,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了,因为当年的那场襄阳大战何尝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群雄皆因战负伤,就连周伯通、一灯等人都受了箭伤,此时郭破虏却没有挺身而出的勇气,可见他的武功水平属实一般,同时也证明他并不是个有勇气、担当的人。

如此一来,就只有第二种可能,郭破虏是主动将宝刀遗失,以至于那刀辗转多人之手,招来武林纷争。

至于他为何这么做,也不难理解,就因为他怕死。

三、无颜认亲

当听到父母战死的消息之后,郭破虏彻底绝望了,他没想到连父母这般强者最终也不免被千军万马碾压,他一个三流武者,又能如何?

此时父母交给他的屠龙宝刀就不再是什么神兵利器了,而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要保护着宝刀,就意味着他只能过颠沛流离的日子,且不知有多少人会打这宝刀的主意。

退一步说,即便他保住了这宝刀,又如何确保日后这宝刀会落入一位有志之士手中?



(郭破虏、郭芙剧照)

他看不到希望,也不愿再承担责任,于是他做出主动弃刀之举。

但这懦弱之举是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他也不甘心就这么彻底退隐江湖,做个普通人,于是他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后世武林。

找一个有志之士,让他代替自己去行侠仗义。

而他遇上的这位有志之士,正是后来的“金毛狮王”谢逊。

可别说谢逊是魔头,早年间的他,其实更像是武侠小说中的主角一般,不说风流倜傥,至少也是一表人才,他是被成昆迫害之后,才自甘堕落的。

而郭破虏遇上谢逊的剧情,在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也有暗示。

那是张无忌用降龙十八掌打伤了贺老三之后,与俞莲舟等人的一番对话,他们问张无忌这掌法的来历,书中却是这么写的:“义父跟我说,他只会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隐士学的,但他总觉得其中的变化有点不大对头,想是其中真正奥秘之处,那位隐士也是没有体会到。



(郭靖传功剧照)

这位隐士的形象就与郭破虏十分契合了,学过三掌以上的降龙十八掌,那必然是郭靖家族的人,同时又学艺不精,也与郭破虏的人设相符,若他不是郭破虏,还能是谁?

也正因为如此,郭破虏无颜去面对姐姐郭襄,于是他只能隐于暗处。

郭襄只见屠龙刀流落江湖,自然也认定弟弟已死,这两姐弟就这么相忘于江湖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