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西三月三假期的落幕,一场融合了民族文化与时尚元素的“我要上民T”——行进中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T台秀活动也在柳州市柳空文创产业园圆满收官。
活动以T台秀为舞台,以服饰为媒介,让非遗技艺、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绚丽火花。这场融合民族文化、时尚潮流与全民互动的盛会,涵盖3岁至70岁全年龄段群体,真正实现“全民狂欢”。
PART
01
模特大赛:民族服饰的时尚宣言
活动现场,T台上身着各民族服饰的模特们如同绚烂的花朵,竞相绽放。他们或身着壮族的斑斓服饰,或穿着苗族的刺绣华服,又或是侗族的独特装扮,每一步都踏着民族文化的韵律,将千年的智慧与美感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模特大赛复赛环节更是把现场气氛直接拉满!近400名选手涵盖老中青幼,壮锦、苗绣、侗布等传统服饰惊艳亮相,银发奶奶团与萌娃汉服组同台竞技,展现民族文化代际传承。
“我今天穿的是我们融水苗族的传统服饰,能有机会走上‘民T’的舞台,感到非常荣幸。”模特雷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特别是在‘广西三月三’这个节日里,能把我们民族的服饰和文化展示给大家,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关注我们优秀的非遗文化,让它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
童梦组周元园、青春组宋珊珊、长青组董惠分别斩获该项目一等奖。
PART
02
服装设计大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此外,活动还邀请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女性乡村工匠与柳州高校师生、企业设计师等共同参与。近50组行业大师与新生代设计师同台竞技,以民族元素解构现代潮流,新锐设计师用新面料重构非遗纹样,老匠人复刻经典工艺,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潜力的作品。他们带来的服饰作品中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融入了现代剪裁与时尚元素,这种“传统+现代”的碰撞,再创新中焕发新生。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民族元素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表示,“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无限可能。”
广西科技大学《旧物制造局》获院校组一等奖,柳州市博物馆/柳州市旗袍协会《紫荆花蜡染服饰》获行业组一等奖。获奖作品通过模特走秀展示,推动非遗技艺融入时尚产业。
PART
03
专场秀:多元主题轮番登场
穿越时空的时尚盛宴,工装、汉服、旗袍、民族服饰轮番登场,展现“传统即潮流”的无限可能。14个企业服装专场秀,民族服装特色展演40组。
壮族服饰展演《锦晏》,模特们身着色彩斑斓的壮服,仿佛带着我们走进了壮乡那片充满生机的田野,每一针每一线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华风服饰秀《吾乡》,将华夏大地的多元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点赞;京派旗袍《国华京风》,模特们迈着优雅的步伐,尽显东方韵味;古典旗袍《如歌》,则宛如一首悠扬的老歌,在T台上缓缓流淌,让人陶醉其中。
PART
04
亲子工坊:文化传承的“第二课堂”
除了精彩的T台秀,活动还设置了多项互动环节,让市民和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来。
在公益免费非遗项目体验区,绣球制作、香囊编织、扎染工艺等活动吸引了200余组家庭参与,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民族文化温度,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作品。碰彩蛋、水拓画等游戏让亲子时光充满欢声笑语,非遗文化在欢乐中“活”化。
“我觉得这种活动特别好,既能让孩子们了解民族文化,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市民张女士一边指导孩子制作绣球,一边笑着说,“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PART
05
企业招聘会:家门口的就业直通车
3月30日专场招聘会参会企业67家,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提供就业岗位7764个。招聘会进场人数约3000人,线上线下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55人,助力女性实现“家门口就业”。
PART
06
巾帼产品展:女性创业成果集萃
牛腊巴、九品香莲、三江侗绣、苗族银饰等“妇字号”产品集中亮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拓宽销路,助力乡村振兴。
PART
07
秀场精彩收官:期待下次再燃情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我要上民T”活动旨在通过T台秀的形式,展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活动也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民族文化,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这次活动非常成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感谢所有参与者和观众的支持与厚爱,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精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虽然活动已圆满收官,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却永无止境。让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民族文化活动在柳州这片热土上绽放光彩,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发扬光大!
(稿件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