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宜宾高新区独立运行两周年。

2年前,宜宾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高位推动,从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管理体制、强化赋能措施等方面给予高新区大力支持,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序幕。

按照“选好赛道、找准伙伴、建好集群”的发展思路,宜宾高新区坚持后发高点起步,高新热土从一片阡陌乡村发展为现代化产城高地,宜宾英发、四川高景、四川东磁、和光同程等光伏企业先后建成投产,以“高新速度”搭建起宜宾光伏产业的四梁八柱。


宜宾高新区产业大道沿线。 宜宾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年来,宜宾高新区通过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等方式,瞄准光伏产业五大关键环节开展项目招引,快速引进坩埚、金刚线、银浆等配套企业,累计签约光伏项目39个,总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成功构建了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全产业链生态圈,2024年,宜宾英发N型TOPCon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三;四川高景连续2年产值突破百亿,头部知名企业隆基绿能等先后落户宜宾高新区,补齐了BC电池和光伏组件的短板,宜宾成为四川省光伏产业链最完备的城市。“隔墙配送、共墙免检”共享产业生态,为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降低综合成本约20%,吸纳就业2万余人。

有一组数据记录并见证了宜宾高新区心无旁骛,追光奔跑的发展历程——

2022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2023年102亿元,2024年150亿元,年均增长58%;短短2年,宜宾高新区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翻了1番。

2024年,宜宾高新区被评为全省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表现突出单位,位列全国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榜第8位、西部第1位。


宜宾高新区园区新貌。宜宾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是向光而行的高新跃迁,这是向新而为的高新实践。

2年来,从“一张白纸”到“工厂林立”,从“一张蓝图”到“实景呈现”,宜宾高新区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城市配套、科创平台从无到有,天光星城、会议中心、商务中心先后建成投用,产业大道西延线延伸至高场镇,串联起园区企业和沿线千家万户,沿江1平方公里核心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龙船溪聚居点交付使用,社区商业火热出圈。

“我作为一名返乡创业人员,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信心。”宜宾高新区柏溪街道乐川村龙船溪聚居点幸福家宴经营者李洪表示,周末来此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这里交通方便,环境很好。

2年来,宜宾高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宜宾造”电池片转化效率达到27.02%,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科技创新孵化园落地发芽,引进科技孵化器;与中山大学共建光伏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共建光伏材料联合研究中心,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为宜宾市光伏产业首席顾问;四川省“挑战杯”创新创业资源对接会(宜宾站)成功举办,团省委、宜宾高新区管委会、省青创促进会三方代表就共建四川省首个“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基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加强资源整合、竞赛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宜宾高新区英发德耀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站。宜宾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4年,宜宾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个。同年12月,宜宾高新区被纳入四川省第二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名单,以改革之力,聚发展之势。

为更好服务园区企业和群众,宜宾高新区进一步强化“管委会+发展促进中心+高投集团”一体化协作,汇聚发展合力,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打造“高屏”光伏应用场景示范区,目前规划项目129个、总装机规模400MW,已建成项目59个、装机规模220.18MW,累计发电超过67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约5.52万吨;在全国率先完成绿电组网及绿电认证工作, 一期工程每年可提供绿电10亿度,全力打造零碳产业园区,为宜宾高质量发展大局多作贡献。(陈建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