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徐汇区斜土街道举行2025年斜土街道社区治理学校开班动员会,全面启动3个主体班次赋能培训。


什么是社区治理学校?社区治理学校开设目的是什么?据悉,此次社区治理学校的开设,是斜土街道深化创新“三心三先”(即党员先想、党员先议、党员先行,以“初心”引领“彤心”业委会、“凝心”物业)基层治理机制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拓展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有效方法的具体实践。

斜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5年,社区治理学校共设置了3个主体班次,分别是社区党校赋能培训、‘日晖有新’社工赋能成长营和‘亲邻楼组’社区治理赋能工作坊。培训对象覆盖机关事业干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工作者、楼组长等治理骨干,预计参训人数近800人次。”

参训人员来到社区治理学校能学到些什么?培训是如何设计为基层治理“蓄势增能”的?记者了解到,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斜土街道社区治理学校除了传统的教育专题党课,还紧密结合人民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项目等实际,开设了先锋党课、情景党课、实务培训等多元化课程,致力于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

针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需求和为民服务能力的提升,培训特别强调了群众工作方法与片区治理工作的实践运用,设置了“社区治理与城市更新”“满意物业”“社区自治共治”“创新课程”“平安与法治专题”等五大专题课程,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贴近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斜土街道社区治理学校讲究“活”字为先。除了传统的线下培训、集中授课外,还创新性地增加了线上答疑、圆桌论坛、团队拓展、情景模拟等多种赋能形式,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特别是结合居民区自治项目的打造,设计了“理论+项目”模式,通过项目化全流程指导,推动学习成果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培育居民区自治品牌项目,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良好氛围。


开班首日,社区治理学校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建理论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李威利,为学员们带来了“开班第一课”。李威利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绣花针工作法”为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基层治理的实践案例,系统总结阐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绣花针”工作法。他生动形象地教授学员们如何用好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记者:解景昇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