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号清明,牢记“4做4不做,家兴无灾祸”,分别指啥?习俗来了解!
清明,起源于周代的“墓祭”之礼,到现在历经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初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到后来与寒食节相结合,随着时代的推移,就逐渐演变成了祭祖扫墓等风俗活动的传统节日,也成了我国的一种固定风俗。今年的清明节在 4月4号,牢记“4做4不做,家兴无灾祸”,分别指啥?这些习俗需要我们来了解!
清明节4做
一,做青团
艾草是清明前后才有的食材,用艾草汁揉面包青团,不但有春回大地般的绿意盎然,更是利用艾草的特性为家人祈福平安健康。同时吃青团也寓意着一家人的团团圆圆。
青团的做法:
1,需要准备的食材为糯米粉,艾草粉,咸蛋黄,猪肉松,香甜沙拉酱;2,把糯米粉加热水拌面絮,然后揉入艾草粉成光滑面团;
3,咸蛋黄上锅蒸熟,趁热碾碎,加入肉松和沙拉酱拌匀,馅就调好了;4,揪面团,团成一个个的圆球状,分别按扁后包入肉松蛋黄馅,封口成圆形;5,开水上锅蒸12分钟,焖3分钟即可
二,煮鸡蛋
民俗认为“清明吃个蛋,一年好身体”,在一些农村还有小孩子之间互相“撞鸡蛋”的习俗。当代,清明节一大早会煮几个鸡蛋给家人吃,一是补充营养,身强体健迎春天,二是寓意圆圆满满。
煮鸡蛋的做法:
1,需要准备的食材是鸡蛋,清水;2,在煮锅里加水烧至大半开状态,把鸡蛋洗净下锅;3,盖上盖子,小火烧开煮1分钟,关火焖10分钟即可出锅。这样煮出来的鸡蛋好吃,蛋黄熟了且不噎,老嫩程度刚刚好。
三,去扫墓
清明扫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无论贫富都要去做。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在清明节前后或者当天,人们会去墓地为逝去亲人打扫墓地,供奉水果糕点,献上鲜花,以表达思与念。
四,放风筝
春暖花开,其中的放风筝是清明期间人们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过去,有些人把风筝放上天空之后,还会把线给剪断,任凭风筝飞翔。据说这样能够消灾除病祛晦,带来好运和安康。
清明4不做
一,不下午扫墓
清明节扫墓有讲究,要在上午的时候去扫墓,且要在下午3点之前完成。这是因为中午之后的阳气逐渐衰退,阴气逐渐增长,且墓地大都在荒郊野外,天黑去不但不方便,还会遭到寒邪等阴气侵扰,这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不太好。
二,怀孕和7岁以下的小孩不扫墓
怀孕和7岁以下的小孩不要去扫墓,一是担心路滑不好走怕摔到,二是墓地阴气重,不适合。有一些更讲究点的人家,女人经期都不允许去。
三,扫墓时不要嬉笑打闹
扫墓的时候不要嬉笑打闹,也不要怒骂、随处小便,尤其不可做跨过墓碑的动作,这是特别不尊重祖先的行为。
四,不在墓地拍照
清明节祭祖扫墓,除了敬拜祖先,表达敬意和思念之外,同时也会祈求家人安康顺遂。但是不要在墓地拍照,更不要扫墓者和墓地合拍,也不要拍别人家坟头。
感谢阅读! 美食就是家的味道,有爱才能做得更好。我是宝妈小厨,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与锅碗瓢盆交手多年,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喜欢三五好友相聚,鼓捣一些拿手好菜,也会分享家里的三餐,有家常菜、宴客菜、面点,汤羹、节气民俗。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动动你的小手分享出去,欢迎常来哦,我在这里等你。 码字不易,禁止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