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在人间 诗琳画卷——李小琳诗书画展》开幕仪式暨《诗琳画卷》中英文全集发布仪式在澳门圆满落幕。在此前后,红船融媒团队对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席李小琳进行了深度专访。

采访地点在李小琳的北京工作室,在这个诗书画散发出浓厚文化气息的环境,她对自己的家风传承、事业发展、转型诗书画等娓娓道来。



▲李小琳

言传身教,点亮光明人生

李小琳深情回忆道:“如今我能取得这些成就,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我的奶奶,是她为我播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奶奶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小时候,我在奶奶书房看到满架书籍,不禁好奇爷爷的经历。奶奶指着书架上一排红色书籍,告诉我爷爷的事迹 —— 爷爷是无数为祖国奉献、牺牲的烈士之一 。”

“奶奶经常伏案书写,在她的熏陶下,我也开始跟着她学习书法。”李小琳继续说道,小学时期,妈妈总会夸赞她的书法作品。那时,身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的她,负责绘制黑板报。



▲李小琳的奶奶赵君陶

“有一种精神,自儿时起就深深烙印在我心底。奶奶的床头,一直挂着爷爷的遗书,那是爷爷深陷囹圄,在生命最后关头,留给奶奶的诀别信。那时,我年纪尚小,还无法理解遗书里的含义,可爷爷的字迹,深深震撼了我,自此,这一幕便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李小琳缓缓讲述道,“在那般艰难危险的处境下,他叮嘱奶奶,不要来狱中探望,也不必费心收敛他的遗体,一定要将我的父亲和姑姑培养成人。爷爷在生死之际,仍心怀家人,更心系国家,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始终引领着我,成为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

李小琳回忆道,父亲每次提及奶奶时,眼神中总是饱含深情。记得有一次父亲讲话时说道:“大家大多知晓我的父亲李硕勋,然而却鲜少有人了解我的母亲赵君陶,她是赵世炎的妹妹。在那个年代,赵世炎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和国家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了探寻革命真理,他们前往上海,我的母亲赵君陶也在那时入读了上海大学。而后,母亲又踏上了法国勤工俭学的道路。我的父亲李硕勋正是在上海大学与母亲相识的。”

李小琳的奶奶赵君陶出身富裕之家。自小,她就热爱读书,内心始终向往光明。在兄长赵世炎的影响下,赵君陶一心向学,凭借不懈的努力,为自己的人生铺就了一条不凡之路。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她先后出任延安保育院和重庆孤儿院院长,为革命后代和孤儿们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新中国成立后,任哈尔滨四中的第一校长。随后,赵君陶奔赴天津南开大学,先后担任社会学院和化工学院院长。她培育了无数革命先辈的后代、孤儿和优秀青年,为国家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



▲李小琳的奶奶赵君陶和爷爷李硕勋

李小琳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让她的作品不再局限于笔墨之间,而是饱含着对家国、对世间万物的大爱情怀。她的父亲在《纪念我的母亲君陶》一文中也说过:“我母亲君陶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生。她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特别的功绩。她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是,她一生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李小琳说,“小时候爸爸带我去过工地,我戴着一个工作帽,拿一张电力工程图纸,知道了电力工作者就是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的人,觉得特别神圣和伟大,就在那时一颗关于电力的种子,便在我心底悄然埋下。”

诗韵丹心,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李小琳的父亲李鹏总理是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无论所学专业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电力”二字。

新中国电力事业发展中,写满了他的功绩。比如三峡工程的建设。



▲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李鹏同志在闭幕式上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岩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李小琳介绍道:“父亲为人极为低调内敛,并且始终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生命中遇到重大节点时,总会借诗歌来抒发情感。就拿一件广为人知的事来说,父亲一共去过 19 次三峡。三峡工程历经百次论证、反复调研。他曾跟我讲,孙中山先生当年想为国家和民族治理洪水,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也有此意愿,还对父亲说,‘只有你既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又是水利水电专家,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完成’。父亲接到这个任务后,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头,一门心思要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世纪工程做好。我记得1994年陪他一同回到三峡,当时恰逢三峡竣工,他满怀深情地在船上写下了《大江曲》。”她感慨,父亲心里装的全是国家大事,家中之事基本无暇顾及 。

“直至如今,每当提起父亲,心中满是永恒的怀念与永远的记忆。回忆起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觉得人生都是温暖的。”李小琳谈及父亲时,眼中闪烁着光芒,自豪感溢于言表,“父亲尤其喜爱抄写古诗词,他在格律诗方面的造诣十分了不起”。

爱的情怀,体悟生命之真谛

李小琳的祖父为开创新中国付出年轻的生命、她的父亲为建设新中国一生殚精竭虑、她又为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倾尽全力、作出重大贡献。三代人所处时代各异,但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出生在红色革命世家的李小琳,曾为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快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李小琳从繁忙的领导岗位退休,但仍怀一颗赤子之心,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如今,她身为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席,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积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让中华文明盛开在世界文明之林,让世界文明盛开出中华文明的之花。



▲李小琳

李小琳分享,在完成第一段事业征程的时候,她想投身以文化为滋养,教育为长城科技为引领,做身心灵健康的事业。她的作品梅兰竹菊,象征她在电力系统的基层淬炼;当牡丹盛放时,见证着她从工程师到文化使者的华丽蜕变。生活中的她还热衷静坐禅修,在静谧中感悟人生哲理,探寻人生真谛。在采访过程中,她还深入阐述了“大学之道”“中庸之道”“阳明心学”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分享“如何修心”“如何从宇宙时空和天地万物当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她认为,唯有身体与心灵皆通畅,方能真正实现 “天人合一”。因而,每次挥毫泼墨书写书法时,对她而言都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更是践行“天人合一”理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持续获得智慧觉悟,体悟宇宙和人生的深刻道理。



▲李小琳书法作品

在李小琳看来,汉字蕴含着独特的美感与深远的意义。一横一竖,描绘天地万象,知悉天地时空的,历来是士大夫阶层。他们若能发声,往往能为天下带来吉祥。所以,若能为士大夫提供施展的平台,无疑是天下之喜。她表示:“希望世界上能有更多的人成为传承文化的清流,将祖国的文化代代相传,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说自己深入钻研过大量传统经典哲学著作,能将自身的认知传递给下一代,一直是她最大的心愿。她期望下一代能够学会思考、闻思并行,修正道。



▲李小琳

李小琳自幼便对中医药文化怀有深厚热爱,且在中医领域颇具天赋。几年前,她师从国医大师王琦院士,潜心学习中医药知识。在此期间,还和同学共同编撰了《羹方学》。她提到只有气血通畅,才能构建幸福人生。而幸福人生的塑造,依托于良好的日常习惯,比如坚持学习读书、规律运动、充足睡眠、持续进修、兴趣爱好、旅行。这些是维持生活有序的关键,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升心智。在她看来,心智存在七个层级,人们应据此构建自身的时空秩序,这也是她的修行方向。她还进一步阐释,实现自身6万亿细胞的健康状态,与家人、朋友和谐共处,让每个细胞都处于自在圆融的状态,是极为重要的。对家人尽责,对国家贡献,前提是做好自我修养,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先做到自我觉醒,才能去启发他人、帮助他人,进而追求“圆满”。要达到 “圆满”,内心必须自在安宁。因此,人不能长期处于浮躁状态,而应学会静下心来,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清晰的觉知与敏锐的觉察 。

“家乡,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李小琳感慨道,“当看到家家户户都通了电,我由衷地欣慰。但随着乡镇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我下定决心,不仅要为世界输送光明与动力,更要为下一代守护碧水蓝天。”在她看来,人生格局至关重要。曾经有人好奇,为何她能创作大气磅礴的画作,答案便藏在这份格局之中。她说,哪怕日常小事,也要从精微处做起,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齐心协力的成果。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无往不利,团队的力量无可估量。无论是创业还是置业,都应怀揣大爱情怀。

向美而行,传承士人情怀

2023年和2024年她的《爱在人间——诗琳画卷》诗书画展,也先后在中国国家画院和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她的展览不仅是艺术旅程的一座里程碑,更是对在各行业为祖国默默奉献的工作者的激励,她背后的坚持和坚定不移的毅力,更是常人难以企及。

此次在澳门举办的书画展,延续《爱在人间 诗琳画卷》这一主题。



▲展览现场

为了此次澳门诗书画展,李小琳为特别创作了一系列以荷花为主题的画作,还写了两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华莲丹心》与《爱在人间》。



▲李小琳

《华莲丹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并于澳门的独特文化语境之下,体现了当地文化价值和愿望。李小琳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她用自己的笔墨书写人生最美、最真实的故事;用最美的水墨丹青绘就人生画卷。正如她说:“愿大爱无疆,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向美而行。”



▲李小琳



▲展览现场

在展览现场,李小琳的作品深深吸引着观众,好评如潮。有人评价,其作品既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气韵,又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从容与雅量。更有观众感慨:“画中有父亲的心声。”



▲李小琳向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等人介绍她的作品

李小琳的书法大气磅礴,笔锋刚劲有力,气韵非凡。其风格既有启功大师的风范,更有她独特的常人无法企及的贵气和格局。她的书法如墨玉生辉,她将碑学的雄强与帖学的秀逸熔铸一炉,其书法的金石气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完美契合,使她的字体线条在刚健中透着灵秀,在凝重中见出空灵;既保持了唐楷的严整法度,又透露出魏晋碑刻的天然意趣。这一独特的书法风格,引发众多学者和文人的强烈共鸣。



▲李小琳创作过程展示

她笔下的牡丹通过细腻的笔触以及巧妙绝伦的色彩层次和构图,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契合,呈现了一幅幅崭新的东方美学画卷。她以写实并别具一格的技法,将国人的精神图腾牡丹画得张弛婆娑而磅礴。她笔下的腊梅花,枝干如国之栋梁傲然挺拔,给人一种力量。栩栩如生的腊梅在傲雪中灿然怒放,气势恢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李小琳介绍她的作品

李小琳的诗书画作品,所展现出的刚柔并济的美学张力,与澳门这座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文明城市形成跨越时空的联姻。堪称同频共振,珠联璧合。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她的所有诗书画作品,始终跳动着一颗赤子报国之心的温暖与情愫。在这个展览中,不论是舞动中的墨梅,还是盛开着的牡丹,皆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并通过艺术向世人展现并分享大爱无疆的情怀与祝福。而她的诗作,更是与书画相辅相成,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文字,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



▲活动现场

在谈及这次画展的真正意义时,李小琳感慨万千:“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我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我愿意把我的诗书画展示出来,我想这是我人生的亲身经历,我愿意用自己最美的书法书写人生最真实的故事,我愿意用最美的笔墨丹青画出人生的画卷,我也愿意自己的诗词歌赋去创作我心中最响亮的歌。”



▲李小琳介绍她的作品

除了商业与艺术,李小琳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与文化交流活动。她担任多个社会职务,如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陶行知国际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等,为文化传承、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多元魅力与担当,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在不同领域追求卓越,绽放光彩。



▲李小琳介绍她的作品

李小琳表示,仅仅怀揣理想与信念还不够,还必须付诸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她创办了知行合一学校,从总策划人,到生命关怀协会的会长,再到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席,在她看来,这都是自己的一种情怀,她渴望能为这个世界多贡献一份力量,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李小琳

在采访过程中,李小琳还热情地邀请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走进她悉心打造的当代文人书房。这个书房不仅代表着她热爱阅读与写作,它还代表了艺术家的思考、创意和精神维度。李小琳介绍,她的文创工艺品都是与中华百年老字号品牌携手打造。未来,她计划设立公益文化基金,将基金款项全部捐赠给华夏文化基金,助力民族产业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她期盼鼓励人们思考学术追求的意涵与当下社会的关联性,并表达出一份对文化遗产持续发展的愿景,以及其对生活理想和审美的追求。



▲李小琳接受红船融媒采访

李小琳每天早上还都会花一个小时写随笔,日常坚持画册页,研读儒家、道家、佛学等。在她看来,人生每十年,都是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这些历程对她而言无比珍贵,因此,她都会认真记录下来,精心装订成册,并命名为《诗琳心语》。如今,她已积累了4本这样的珍贵记录。



▲李小琳(右)与全国妇联常委、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琼

在完成人生第一段历程,迎来人生一甲子时,李小琳撰写了8万字的《甲子抒怀》,以“爱”为核心,用60副书画楹联、60副诗书画描写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和最重要的事。

李小琳的脚步,继续印刻在“向美而行”的征程。

撰稿:秋杰、矿玲

视觉:学民、辰昊

统筹:李秀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