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名师:青岛实验初中初三语文集备组长 修文俊
复习要有计划和落实
方法也要讲科学
首先,我们要有计划和落实。在这关键的复习阶段里,制定一个周密详细并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对所有语文知识语文考点有整体规划,要有大目标,也要有小目标;要有长期计划,也要有短期计划,包括每天的计划,甚至每节课的计划。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老师给大家一个5周的计划,每一周都是定册定量。那你做什么呢?你需要每天定量,每节课定量。需要把全6册背诵的知识拆分到每一周里,甚至每一天里,有计划按册复习。当然仅有计划还是不够的,还要重视落实,加强反思和总结。第一轮复习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在于要求同学们及时整理、总结所学的每一课或每一单元的知识,形成面,连成线,织成网,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希望每一位同学手头上一定要准备一个整理本或纠错本。
其次,复习阶段要有科学的方法。背诵的科学方法是先朗读,再理解,再熟读,直至背过,还要辨析那些易错处。最终达到朗朗上口、滔滔不绝、不假思索、一气背完的最高境界。科学方法还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千万不要拼体力、耗时间,而要求效率、重效果。除了每天课后安排一定量的时间进行系统复习,我们也可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识记积累,5秒钟、10秒钟一个注释,2分钟一首古诗词,化零为整,积少成多,日积月累,惊人的收获指日可待。
还要勤于思考。复习阶段,内容庞杂,知识点多,老师讲得多,讲得快。如果被动听,机械记,下课也不梳理,不思考,不复习,思维越来越僵化,这样的复习效果可想而知。一方面,我们鼓励同学们勤学好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多向老师请教;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不要依赖性太强,一看便知的识记性问题,或稍加思考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搞定,甚至在课前搞定,脑子是越想越聪明,越用越灵光。现在我们复习,就是要将已经学过的单个的、独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横向的知识联系,纵向的知识迁移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总结。例如,对于同学们丢分最多的阅读,可以总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学会概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语言等。同时,分析题目与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对于同学们最怕的写作,大家可以在平日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借鉴优秀范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列提纲训练构思能力。每周进行限时写作,提升写作速度和质量。
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比如说,离中考还有两个多月,悲观的人就会想:只有两个多月了,我还有很多东西不会,一切都来不及了!这种人往往会中考失利。乐观的人会想:还有两个多月才中考,我还可以解决很多不会的难题……因此按部就班地学习,这种人通常会考出好成绩。
出场名师: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备课组长 郑朝龙
别做太难的题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很多孩子一到复习就疯狂刷题,看着做题量挺大,可成绩就是不见起色。问题出在哪儿?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刷再多层都没用。回归课本是关键!中考数学70%的题目源于课本或其变式。建议学生们拿出笔记本,按模块梳理代数、几何、统计的核心概念与公式,把初中三年的重点知识画个思维导图。比如几何里的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代数里的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每个知识点都要写出它的关键性质和解题步骤。这样梳理下来,你就能看到哪些知识点还不太清楚。
另外,别做太难的题,把基础题和中档题吃透才是正道。中考数学,基础题和中档题差不多占到80%的分值。把这些题型吃透了,就能稳在优秀线以上。建议学生们先把经典题型都认真做一遍,搞清楚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请摒弃自己做半天也做不对的题目,做一些自己能做对但老是失误的题目,限时训练,提质又提速。
还要注意的是,别只顾着做新题,要经常回头看错题。很多孩子做完题就完了,错题也不管,第二天又去做新的。做对的题说明你已经会了,但做错的题才是你的“知识盲区”。不把这些盲区补上,下次遇到类似的题,不还得错吗?所以,不妨把自己的试卷整理一下,装订起来,准备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都记下来。不光要写正确答案,更要写清楚为什么会错,以后怎么避免类似的错误。每周拿出半天时间,专门复习这些错题。
在冲刺阶段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别只顾着做题,请学会阅读。试卷上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无论题长题短,简单复杂,请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一定要读完,不要断章取义。再简单的题目也要给自己3秒的思考时间,三思而后行。对于综合性高的题目要进行二次阅读,二次阅读时要圈画关键句、已知条件、等量关系、不等关系等,也可以简单标注分析过程。
中考前这段时间,学校肯定会安排好几次模拟考。模拟考试就像彩排,目的是让你熟悉考试节奏,发现自己的不足。考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所以每次模拟考完,都要好好复盘总结一下:时间分配合理吗?计算失误多不多等等,找到问题,改进完善,这才是模拟考的真正价值。
科学规划时间,保持好心态也很重要。中考前的这段时间,一定不要熬夜学习。数学是需要脑子清醒的学科,你晚上学到12点,第二天上午脑子都是蒙的,学习效率能高吗?而且长期睡眠不足,容易焦虑紧张,考试的时候更容易出错。建议学生们制定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晚上11点前一定要睡觉,保持规律的作息才能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大家应当以最优的精神状态面对中考,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
出场名师: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三英语老师 王会
跳出“题海战术”
建立“错题基因库”
一、固本溯源:构建语言能力的基石
2024年中考英语的题型革新,新增对话理解,凸显了“在情境中运用语言”的新课标理念。词汇复习需打破机械记忆的窠臼,建议采用“语境记忆法”。多关注词汇在英语真实语境的用法,英语学习突出运用!
语法复习要跳出“题海战术”,建议建立“错题基因库”。将分散的语法错误归类为“时态迷宫”“从句迷雾”“非谓语陷阱”等模块,每周选取3道典型错题进行“病理切片”分析。特别关注2024年新增的短文填空题,这类题目突出语法的逻辑性和体系性,甚至要求考生在无选项提示的情况下补全语篇,需重点训练上下文逻辑推理能力,如通过转折词(however)、因果词(so)捕捉语义走向。
二、题型突破:解密变革中的得分密码
(一)完形填空:中考完形填空侧重语篇逻辑与情感线索。2024年试题改编自《小妇人》,通过四姐妹的对话展现亲情,解题时需关注:1.情感线索:如第13题(pity)需结合上下文对“父亲参军”的遗憾情绪推断;2.逻辑连接词:第14题(why)考查因果逻辑,需回扣前文“母亲要求节俭”的背景。冲刺策略:每日精练1篇真题,用不同颜色标注线索词(代词、连词、情感形容词)。
(二)阅读理解:2024年阅读A篇以“旅行规划”为情境,考查细节定位(如Lily的行程选择)与推理判断(Eric的交通工具偏好)。1.细节题:题干含段落定位词(如“in paragraph 3”)时,答案必在该段;2.推理题:关注转折词(however/but)及评价性表达。立足已知推未知,凭空想象要不得。冲刺策略:限时训练,练习“题干关键词圈画—原文定位—选项对比排除”三步法。
(三)阅读表达的思维导图题成为2024年的“拦路虎”。破解之道在于构建“文体结构数据库”:人物传记类需提炼“身份-成就-影响”,说明文需梳理“现象-成因-对策”,议论文需把握“论点-论据-结论”。以2024年真题Young Chinese Baker Rocks“Bread Olympics”为例,中心词为“Rock the Bread Olympics”,分支可设为“Who(身份)-What(事迹)-How(方法)-Why(意义)”,用简洁短语完成框架。
(四)书面表达:写作诀窍:总体把握,要点齐全;人称时态,逻辑清楚;关键词汇,动词第一;组词成句,结构完整;组句成文,连词增色;此路不通,绕道迂回;字迹工整,留好印象;从句适量,高分有望。
卷面法宝:“压线写”“等间距”“字饱满”“零划痕”“分段落”。
三、人机对话:奏响听说的双重乐章
(一)口语考试:每日坚持朗读课本中适合做朗读材料的课文两三篇;利用课间与同学一起训练第一题情景对话,互问互答,只有听懂问题才能答对问题;话题表达需构建“话题锦囊库”。针对常考话题(如环保、科技、爱好、运动等),整理3-5个万能句型,利用关键词、思维导图辅助表达。
(二)提高和稳定听力技能,除了要每日坚持听15分钟左右之外,提高英语听力需要熬炼具备几个基本技能:相关话题内容的积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猜测文本的技能;归纳理解主旨大意的技能;速记、速写的技能。
四、冲刺策略:绘制科学备考的路线图
最后阶段建议实施“三轮螺旋复习法”:4月聚焦课本(如词汇、课文、话题、语法),5月强化题型专项突破(如完形填空每日1篇+思维导图每周2练),6月进行全真模拟(严格按照中考时间完成套卷,培养“题感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