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

“何时算旧?哪种是新?赛百闹,有旧有新。如果把时间无限拉长,新旧并无差别。千年的非遗项目,有80、90、00后等传承人代代相承……”

进入非遗工坊,门口的引言便引起了人们的瞩目。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上的这家非遗工坊装修精致、风格独特,店面虽不大,却瞬间抓住了来往市民的目光。

“创办你好赛百闹非遗工坊,也是想以有趣又有温度的方式为非遗的延续传承出一份力。”伊金霍洛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协会会长撖丽俊一边说一边演示鄂尔多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点油钵儿”。

撖丽俊不仅是你好赛百闹非遗工坊的创办者,也是传统体育游艺项目“点油钵儿”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伊金霍洛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协会会长撖丽俊正在进行非遗代表性项目“点油钵儿”教学。受访者提供


你好赛百闹非遗工坊内展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知识产权。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赛百闹也是蒙古语“你好”之意,走进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文创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彩绘艺术”文创展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鄂尔多斯布艺”文创展示......一件件精致的非遗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撖丽俊介绍,工坊构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计师+高校研究团队”的跨界融合生态。


你好赛百闹非遗工坊内,学徒王晶正在学习竹柳编。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传承人提供核心技艺支持,确保文化基因纯正;设计师团队主导产品创新,将点油钵儿、彩绘、传统玻璃画、钩针编织、竹柳编、掐丝珐琅等14项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开发家居饰品、文创礼品等系列产品;高校智库参与技艺改良与数字化保护,推动传统工艺流程标准化,提升生产效率30%以上。

如今,你好赛百闹非遗工坊打造了一条“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IP衍生品开发—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收益反哺传承人培养”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营收突破160万元,产品复购率达35%,并带动23名手艺人稳定就业。

“我们以吸纳传承人灵活就业、带动低收入群众就业为企业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说到未来发展,撖丽俊信心十足,以顾客满意度为发展的保障,深挖民俗技艺精髓,巧妙融合时代元素,努力探寻古老传承与现代社会的多元可能。


你好赛百闹非遗工坊内景。受访者提供


你好赛百闹非遗工坊内景。受访者提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