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改写,所用人名皆为化名,资料来源:
辽宁日报《富豪灭门案子》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夜深人静,大连豪宅区"晨曦花园"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枪声。
"砰!砰!砰!"
三声枪响过后,是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
"出事了!有人开枪!"小区保安李大壮一边大喊,一边拨打110。
十几分钟后,警笛声划破夜空。
几辆警车呼啸而至,停在一栋独栋别墅前。
"快!破门!"带队的刑警队长周长江大声命令。
警察们撞开大门冲进去,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客厅里,辽宁知名商人王志远倒在血泊中,胸口中弹。
餐厅内,王志远的妻子陈美华趴在餐桌上,后脑勺中了一枪。
二楼卧室,他们的儿子王俊杰也遇害了,额头正中央有个弹孔。
"天啊,一家三口都......"年轻警员小刘捂住嘴,强忍住不适感。
"搜查整个房子!看有没有幸存者!"周长江沉声下令。
警员们分头搜寻,在一楼储物间发现了一个人。
是个中年妇女,蜷缩在角落,浑身是血,已经昏迷。
"这里有人!还活着!快叫救护车!"
王志远是辽宁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大亨,身家数十亿。
他的妻子陈美华出身富贵,家里有矿,两人门当户对。
他们的独子王俊杰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准备接手父亲的生意。
一家三口在大连最豪华的小区里,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
谁能想到,会有这样的惨剧发生?
"死者家属有联系到吗?"周长江问道。
"已经通知了王先生的弟弟王建国,他正在赶来的路上。"
医院里,从储物间救出的中年妇女苏醒了。
"你好,我是刑警队长周长江,请问你是?"
"我...我是王家的保姆,李桂芝......"女人虚弱地说道。
李桂芝今年四十八岁,五年前从农村来到王家工作。
她勤劳朴实,深得王家信任,几乎成为家庭的一员。
"能告诉我们昨晚发生了什么吗?"周长江轻声问道。
李桂芝的身体开始剧烈颤抖,眼中满是恐惧。
"那天晚上,我只记得听到枪声就藏进了储物间。"
"后来听到有人进来搜查,我就装死躺在地上,连气都不敢出。"
医生示意周长江别再问了,病人情绪太不稳定。
"李桂芝现在是唯一的目击证人,必须保护好她。"周长江叮嘱道。
这起震惊全省的"6·18"灭门案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
大连警方立即组建专案组,周长江担任组长。
"调查所有与王志远有过节的人,商业伙伴,亲戚朋友,都不放过。"
警方很快发现,王志远近期与多个商业伙伴有过激烈争执。
尤其是与他的合伙人刘明强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王总和刘总的关系怎么样?"周长江问王氏集团的秘书长张艳。
张艳神情犹豫:"他们前一周才在公司大吵了一架。"
"刘总当时摔门而出,还扬言要让王总好看。"
周长江立刻安排人将刘明强带来问话。
刘明强西装革履,表情镇定,丝毫没有心虚的样子。
"我和志远是二十年的老朋友,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我们只是有些商业分歧而已,这很正常。"
刘明强的不在场证明很充分,案发时他正在北京参加一个商业论坛。
数百人可以为他作证,监控也显示他确实在场。
周长江陷入了沉思。
案发一个月后,李桂芝的身体状况好转。
警方心理专家建议对她进行深度催眠,希望唤醒更多记忆。
"我听到了争吵声,很激烈......"李桂芝在催眠状态下说道。
"是谁在争吵?"心理专家轻声引导。
"好像是王先生和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吵架,但我不确定是谁..."
催眠没能带来实质性突破,李桂芝的记忆仍然模糊不清。
媒体争相报道这起案件,大众开始猜测各种可能性。
有人认为是商业竞争对手所为,也有人怀疑是家族内部矛盾。
"听说王志远的侄子王伟最近一直在向他要钱。"有知情人士透露。
"王志远多次拒绝后,两人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警方立即传唤王伟进行询问。
王伟是王志远弟弟的儿子,三十岁出头,在创业。
"叔叔是我最尊敬的人,我怎么可能伤害他?"王伟情绪激动地说。
"那笔钱是我创业需要,但我从未想过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王伟的不在场证明也很牢靠,案发时他正和女友在酒店过夜。
酒店监控可以证明他一直未曾离开。
半年后,案件调查陷入僵局,各种线索都走不通。
警方不得不暂时搁置这个案子,但周长江始终不肯放弃。
他总觉得李桂芝知道的比她说的要多。
李桂芝拿到一笔不菲的抚恤金后,离开大连,回到老家隐居。
她拒绝一切媒体采访,甚至改名换姓,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与此同时,王氏集团被多方势力争夺,各种利益纠纷不断。
最终,刘明强以老朋友的名义接管了大部分业务,成为最大赢家。
"这不公平。"王氏集团的老员工私下议论。
"刘总几乎拿走了所有的好处,太奇怪了。"
"刘明强接手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辞退了老员工,太不厚道了。"
"可惜王总不在了,否则他绝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五年过去,案件几乎被人遗忘。
李桂芝在老家买了房子,过着平静的生活。
然而她经常在夜里惊醒,梦见那个血腥的夜晚。
她会猛地坐起来,浑身冷汗,眼中满是恐惧。
十年后,一位名叫马宁的记者找到隐居的李桂芝。
他正在做一个关于悬案的专题报道,希望回顾这个震惊全国的案件。
"李阿姨,我知道您不想回忆那段痛苦的经历。"马宁诚恳地说。
"但是为了死者,也为了正义,能否请您分享一些当年的事情?"
李桂芝沉默良久,最终开口:"我只能说,那晚的事情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她的眼神闪烁,似乎在隐藏什么:"但我还不能说,真的不能说..."
马宁仔细观察李桂芝的家,发现里面有许多贵重物品。
落地大电视,真皮沙发,进口冰箱,还有价值不菲的玉器摆件。
显然,李桂芝的生活水平远超普通农村人。
"这些都是我这些年攒下来的。"李桂芝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
"王家给我的补偿很丰厚。"
马宁心里有疑惑,但没有多问。
临走时,他注意到李桂芝的床头柜上放着一本日记本。
很旧了,封面已经泛黄,边角磨损严重。
马宁还注意到,李桂芝的手在发抖,眼神中有一丝恐惧。
时间到了案发后的第十五年。
李桂芝被诊断出晚期胰腺癌,医生说她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面对死亡,李桂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她颤抖着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号码。
"喂,是周队长吗?我是李桂芝,王家灭门案的......"
"我想在死前说出真相。"
周长江已经退休了,但这个未破的案子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
接到电话后,他立即赶到医院。
病床上的李桂芝已经形销骨立,但眼神却异常清明。
"我想在死前说出真相。"李桂芝气若游丝地说。
"那天晚上,我看到了一切..."
她颤抖地从枕头下取出那个老旧的日记本。
"这是我这些年的记录,还有...还有当年我藏起来的东西。"
她翻开日记本,从夹层中小心地取出几张泛黄的照片和一张折叠的纸条。
"这些我藏了十五年,一直不敢拿出来..."
周长江接过照片和纸条,手指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随着每看一张,他的表情就凝重一分,额头冒出冷汗。
"这...这不可能..."周长江几乎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