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东北地区的局势比较严峻,东北联军为了方便作战就成立了一纵,二纵,三纵,四纵,还有六纵。由于这些纵队都是部队的老底子,战斗能力自然不用多说。在东北人民军扩张的时候,这五支王牌部队就一直没有改变,还有一个称号就是东野五虎。



1949年东北全面解放后,东野就入关作战,而在地域改变之后,东野也改了番号变为四野,而下属的几个纵队,也都成为了38军,39军,还有40军,41军以及43军。按照正常的思路考虑的话,这几个军的实力相当,那么作为军长在建国后也应该享受相同的待遇,可是其他军长被授予了上将,唯独吴克华被授予中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一点需要声明,吴克华没有被评为上将并不是他不能打,像大家都知道的塔山阻击战,这可是关系锦州战役存亡的战斗,这就是吴克华带着四纵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抵挡住敌人的脚步,可见吴克华在这场战役中的贡献有多大。既然他的战绩这么出色,他又为啥没有被授予上将呢?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定级还有职务方面,解放战争的时候吴克华是15兵团的副司令,后来在1952年他还担任海南军区的司令并且兼任着43军的军长,而这个时候他的职务就与其他几个军长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了。

就说李天佑在1952年就成为了广西的军区司令,并且还是13军的军长,刘震是空军的副司令还是空军学院的校长,韩先楚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并且是19军团的司令,洪学智也是志愿军的副司令还担任着志愿军的后勤部司令。



虽然他们的职务级别属于副兵团级的,可是在职务上已经超过了吴克华,假如不是开国上将的人数有限制,估计吴克华也能够被评为上将,而毛主席觉得将官的人数太多了,所以他就要求减少一些。正是因为这样吴克华就只能同候选人进行比较了,而一点点的差距就会对他的整体有影响。

第二就是资历,这可是硬性的条件,对一个将领的评衔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被评为上将,最起码在红军时期需要当过师长一职,可是吴克华在土地革命的时候最高也就是个团长。在这个方面他与另外的四个军长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就说韩先楚,刘震他都比不过。



刘震与韩先楚的资历也没有多高,可是1936年刘震担任过师政委,而韩先楚也基本上在这个时间当上师长,虽然与其他人相比晚了一些,不过他也是担任过。虽然是搭上了末班车,可是没有当过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了。假如真的给吴克华上将,这会对其他干部不公平,同时也不利于他工作方面的开展。

最后一点就是在解放战争中,初期打仗并没有打好。吴克华虽然在四纵担任司令,也是首任司令员,41军的首个军长,可是后期他却离开部队好长时间,因为沙岭战斗吴克华的表现并不出色,这对于他后续的影响可是非常大的。



1946年国军的一个团突然闯进了沙岭,当时吴克华听说后非常高兴,觉得这就是送上门的肥肉,立刻就组织四纵对敌人进行打击。可是在交手之后,就发现这场战斗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敌人不仅军事装备先进,火力充足,在同我军作战的时候能力也相当出色。



四纵这边的炮兵才刚刚建立,配合不默契,甚至炮弹还落在了我军将士的身上,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伤亡,这场战斗我军付出不小代价。另外敌人的支援部队也在朝四纵所在地赶,可以说这场战斗四纵的表现很差劲,而战后吴克华也遭受批评,后来就被调离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