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3年过去,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读者只知道祖国母亲是诞生在毛泽东主席于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那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后,却不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新中国成立前的那些事。
“旧政协”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在全国人民与各党派对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下,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被提上日程。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于国民政府陪都重庆(1937年11月20日,为满足持久抗战的战略需要,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召开(为区别此后新中国代表全体爱国人士的政协,得名“旧政协”),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等政党和民主党派。
电影《决胜时刻》中参加重庆谈判和平建国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同年11月,为发动内战,国民党在蒋介石授意下单方面撕毁政协协议,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致使政治协商会议解体。1946年6月,蒋介石调离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此后三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军民浴血奋战,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22年的统治土崩瓦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将红旗插上总统府(上) 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下)图源:中央档案馆
“新政协”
伴随政局稳定,筹建新中国已成为党内外工作重点,民心所向。1948年4月底,中共中央在发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当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通电认为中共的号召,“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 “事关国家民族前途,至为重要。全国人士自宜 迅速集中意志,研讨办法,以期根绝反动,实现民主。”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陆续离开香港和南方大城市北上,进入东北和华北解放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同中国共产党一起进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派邓颖超前往上海邀宋庆龄先生北上参加新政协(上)毛泽东写给宋庆龄的亲笔信(下) 图为电影《建国大业》中许晴饰演的宋庆龄(上左)与邓颖超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有23个单位,134人参加。筹备会选举了它的常务委员会,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是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
影视剧形象中的李济深 李济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军事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
图为1949年,新政协筹备期间,周恩来与沈钧儒(居中者)等代表合影。沈钧儒: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院长等职。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后成为沈钧儒孙媳妇。
筹备会的任务是完成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9月17日,召开筹备会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一致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会议 图源:电影《决胜时刻》
同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参加会议的有46个单位的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及副主席,参会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所占席位充分体现了“新政协”民主的真实性 图源:电影《建国大业》
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由于当时尚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政协会议不仅承担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共同纲领》更是具有临时宪法的重要性质。此次会议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今天的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