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营销手段足够吸引人,普通的水果也能卖出非常高的价格。就在不久之前,央视曝光了一系列在市场上大肆泛滥的“水果骗局”。
平淡无奇的水果,甚至是次品水果在经过营销之后。居然可以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身价颇高的“网红明星”。
这些离谱的“水果骗局”。每一个都是赤裸裸的智商税。
藏乌梨
所谓藏乌梨,从名称就能知道,指的是源自西藏的一种黑色的梨的品种。在售卖藏乌梨的商家那里,他们宣称这种梨产量非常少,还具有富含硒元素、能够抗癌等奇特的功效。
但与此同时,这种藏乌梨的价格相当高昂。一盒精品包装,总计 9 颗的藏乌梨,至少要卖 95 元。
要是在春节期间,其价格更是能够达到每盒 195 元。
价格如此高昂的藏乌梨,其销量却同样极为火爆,常常会卖至缺货。
很遗憾,这藏乌梨说到底不过是一场用次品充当优质品的“水果骗局”。
先不说在西藏地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藏乌梨,就算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从来没有原生的黑皮梨这个物种。
至于商家所说的富硒、抗癌之类的神奇功效,那纯粹是随口乱说的瞎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藏乌梨,实际上是一些不良商家用来以次充好的物品。
把普通梨种加以加热,从而导致其表皮氧化并变黑。不但没有“奇特的效果”,反倒让营养流失掉了。
然而原本按斤售卖的黄梨,一下子就转变了形态,成为了礼盒装的“珍稀品种”。
这着实是在胡来!
金沙果
前段时间,丽江古城夜市的水果摊位上新出现了一种棕红色的水果。它的外观圆润并带有光泽,很像椰子,吃起来的方式也和吃椰子差不多。
从商贩的话语里,这些形状奇特的水果被称作金沙果,还被说是“丽江特色水果”。
它虽然外形看起来像椰子,然而不管是在味道方面,还是在营养方面,都远远胜过普通的椰子。
与此相反,金沙果的售卖价格,是普通椰子的好几倍。
然而,这种水果其实就是椰子。
不法商贩会把普通椰子的外层纤维剥掉,只留下内层的硬壳。就这样塑造出了金沙果圆润的外形。
此后,他们又借助打蜡抛光,甚至是涂抹油漆的手段,使金沙果看起来光亮透明、熠熠泛光。这样一来,一只寻常的椰子便实现了转变,自身价值也提升了好几倍。
金西梅
金西梅是景区里经常能看到的一种小水果。它外观晶莹剔透,十分诱人,常被景区的小贩以“纯天然水果”为噱头,标出高价进行销售。
要知道,这金西梅压根就和“天然”这两个字沾不上边。金西梅实质上属于一种人造的果脯,其采用的原材料是价格极为低廉的小桃子。
为了使那些几乎被视作“废料”的小桃子“获得新生”。不法商贩竟毫不顾忌地添加大量化学物质来进行腌制。
金西梅外表看上去晶莹剔透,然而实际上这是大量色素、香精、甜味剂甚至防腐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当中,小桃子原本就少得可怜的营养也被全部消耗完了。
甚至存在因化学物质超量而给人体带来危害的可能。像这样以次充好,完全就是没有良心的表现。
野生猕猴桃
与金西梅颇为相似,野生猕猴桃同样是经常在各类景区现身的“水果骗局”。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与“保健奇果”,其具备极高的营养价值。
当它被加上“野生”这个前缀的时候,就愈发显得珍贵。在大众看来,野生猕猴桃和人工养殖的猕猴桃相比,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存在农药化肥残留。
仅这一个特点,野生猕猴桃就能在景区里成为水果中的热门抢手货。令人遗憾的是,所谓的“野生”到头来不过是营销制造出的噱头罢了。
在景区,那些商贩口中所谓的野生猕猴桃,大部分其实都是从种植园里淘汰出来的质量不佳的果子。碰巧的是,这些永远长不大的劣质品,恰恰成为了伪装成野生猕猴桃的绝好工具。
野生猕猴桃在山林间自然生长。由于不采用化肥和膨大剂,这些猕猴桃的果实相比人工种植的会小很多。
正是由于此点 、 就因为这一点 、 只因为这点那些人工种植出来的劣质品竟然会被贴上野生猕猴桃的标签,由无良商贩在景区进行售卖。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人们乐意拿出更多的钱来购置野生猕猴桃。目的就是为了能吃上纯天然、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绿色健康水果。然而这些质量低劣、以次充好的东西,却很有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
辣椒芒
什么是辣椒芒?从其名称就能知晓,它指的是外形像辣椒的芒果。
它属于贵妃芒的一类,然而体型更加小巧,在营养价值和口感味道方面也与贵妃芒差别很大。它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果核纤细得如同牙签一般,完全不像其他芒果的果核那样又宽又长。
另外一个特性在于产量极少,这是由于辣椒芒实质上属于未发育完善的畸形芒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畸形的品种,却因商贩们的一番营销被推上了神坛。
从商贩的说法来看,辣椒芒属于芒果品类里的上等品,具备汁水充足、质地湿润等一连串的特性。它的价格不断攀升,从曾经无人理睬的状态一下子变成了按个出售的网红水果。
然而,辣椒芒的营销神话终究无法长久维持。不久前,央视公布了一份“水果骗局”的名单,其中过度营销的辣椒芒也在列。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辣椒芒就会走下神坛。
嘉果宝
和前面的几种“水果骗局”稍有差异,嘉果宝这种水果在现实里是切实存在的。这是一种果树,由于其果实长在树干上面,而且外形跟葡萄十分相似,因而被称作“树葡萄”。
与葡萄相比,嘉果宝具有营养更为丰富、果肉更加多汁之类的优点。与此同时,它存在着由于生长缓慢从而导致售价偏高的特性。也就是说,嘉果宝尽管外形看起来像葡萄,然而其经济价值实际上是远远高于葡萄的。
不法商人看到了嘉宝果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因而心生贪念。他们对正常的葡萄进行去梗处理,加以抛光,还在表面封蜡,使得葡萄看起来饱满又诱人。
随后再把它单独进行分装,包装成为高档水果“嘉果宝”予以出售。消费者花高价所购买到的,仅仅是包装更为精美的普通葡萄而已。
更重要的是。一些商贩为了造假而给葡萄打上蜡,这种蜡很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结语
这些商贩全然不顾出卖自己的良心,也要凭借这些“水果骗局”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幸运的是,骗局最终被揭露,那些无良的商贩必然要遭受大众的严厉指责和批判。
另一方面,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平日生活里也得睁大双眼,尽可能不被这类“骗局”所蒙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