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34

今天是2025年4月2日,第18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也是大米和小米公众号自2014年创立以来的第3434次更新。

我们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再做一件特别的事情:面向全国再次招聘10名自闭症人士成为我们的同事。

2023年的“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我们也曾开放10个面向自闭症青年的,包涵、小赵、伟杰、恩健、小黑、大文和小丁等自闭症青年,成为我们的同事。

如果你是有高中/高职以上学历、具备一定职业技能、有独立上下班的能力、能理解人际交往基本规则并且情绪稳定的自闭症青年,可以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武汉、郑州和东莞等城市工作,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投递简历:

过往报道:

Part.01

跟10位自闭症青年共事是什么体验?

跟十位特殊人士做同事已经两年,真是酸甜苦辣咸,一言难尽啊!

但这两年他们的成长,得到了同事以及家长的肯定,他们的工作表现,绝大多数也是合格的,带给同事许多感动和以及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

去年底,分散在全国的几位自闭症员工更是破天荒的搞了一场线上年终述职会。

最早进入大米和小米北京分公司工作的羽飞,已经是五年的老员工。“和他相处非常舒适”“感觉像被别人照顾着”,这是同事们对他的普遍评价。

从入职到现在,羽飞坚持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都会在大米和小米一千多人的员工群里,第一个向大家道早安。他会主动帮同事换水,分享自己的小零食,提醒同事天气冷多穿衣服。

包涵,3岁确诊自闭症,18岁考上南京特殊师范学院,23岁来到大米和小米成都高新中心担任综合专员。在做年终述职时,他几度哽咽,感谢工作让他学会了“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在同事眼里,包涵“弟弟”是一个会关心体贴同事的人。入职大小米以来,他见了“恩人”邹小兵教授两次,一次为邹教授送上了亲手画的画,一次用拿手的手风琴与邹教授合奏。这都是包涵主动提出“送给邹教授的意外惊喜”。

年终述职直播中,包涵还说:“2024年,我不仅收获了工资,还收获了尊重,收获了自信和善良。”

听到这句话那一刻,我内心一震:“这不就是我们创业这么多年来工作的意义吗?”

除了感动,也有让我哭笑不得的事情。

上周的大米和小米新媒体周会,伙伴们临时对一位自闭症同事开了一场“吐槽大会”,起因是他想请长达40个小时的假。

“又提请假,想干一天歇一天。心智还不成熟。”

“如果按照公司管理制度,他早就应该被开除了!”

“但开除了,妈妈肯定很难过,还是再警告一次吧?”

“我们要宽容他,但也希望他学着做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吐槽完的结果是,这位自闭症同事的请假申请被无情驳回,HR同事再给他认真的讲了一遍公司的考勤制度,以及为什么不能随意请假。


Part.02

大龄孤独症人士融合就业比例不足5%

走进自闭症家长圈,已经16年。

我认识或了解了成千上万的自闭症人士的真实处境。他们当中,最让我心痛的是辽宁丹东的嘉嘉,因为家长被“神奇疗法”忽悠,他被千里迢迢送到广州番禺、隔离寄宿在机构里面,大夏天穿棉袄拉练几公里,因患热射病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停在了4岁。

最让我揪心的成年自闭症人士也叫佳佳,他生于1980年,8岁被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确诊,我们第一次见面,他36岁,但会对着小他15岁的当当叫“姐姐”,同时称呼近乎同龄人的我为“阿姨”。

他对自己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十几岁。他智商并不低,但行为不能自控,会在家里大喊大叫,有时裸体出现在阳台上,他曾经拔掉家里的下水管,也曾把他那一栋楼的单元门给锤坏,甚至有邻居投诉他打人……因为这些行为问题,佳佳多次被强制送到精神病院,甚至是100多名邻居联名签字向派出所提出要求。

推动我去创业的力量,正是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这些自闭症人士的状态能有所改善,童年时能得到科学的干预,避免嘉嘉的命运;长大以后能生活自理、情绪稳定,甚至有一定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不要像佳佳一样,幼年没有科学的干预,成年也只能在家里蜗居,在托养机构、精神病院之间流转。

幸运的是,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过去十几年,“及时发现、科学干预”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有诊疗能力的医院和医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都在小龄得到诊断并开始干预,大米和小米创业11年,直接服务了3万多名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特殊需要儿童,主张科学干预的同行也越来越多,同时,家长们也认真学习,积极做家庭干预。

我见证并参与了这种变化的产生。

自闭症人士的预后在显著改善。邹小兵教授从他20多年的诊疗经验中总结出自闭症人士的6种预后:


而他观察到的现象是:以前第六种情况很普遍,现在则逐渐减少,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了该怎么科学干预。

所以,邹教授说:“目前来看,自闭症孩子将来最差都能做到居家生活自理”。

前4种预后都拥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他们的机会非常少。我看到过一个数据:中国大龄孤独症人士在社会上的融合就业比例不足5%。而澳大利亚这个比例是47%。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真实的情况比这个数字还要低。

Part.03

再开放10位自闭症员工岗位!

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更多的企业向他们开放岗位。

这个种子大米和小米在成立之初就已埋下,祺爸、娘闰妈、大文妈、梦心等等一大批自闭症孩子的爸爸妈妈很早就加入了公司,并且留到了现在。而且从一踏进大小米的工作岗位,娘闰妈就认真地对我说:“大米!我是要在这里退休的。当然最好娘闰可以接班。”

2023年,娘闰大学毕业以后,真的来到了大米和小米,和他妈妈一起工作。同样的情况还有大文和大文妈。

这些年,大米和小米陆续招聘了10位自闭症员工和近百位自闭症孩子的爸爸妈妈,但这还是太少太少。随着能力的提升,今年,我们可以再开放10个岗位,包括图片设计、视频剪辑、行政助理、康复师助理、程序员等等,面向全国招聘自闭症全职员工。

如果你是高中/高职以上学历、具备一定职业技能、有独立上下班的能力、能理解人际交往基本规则并且情绪稳定的自闭症青年,愿意到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武汉、郑州和东莞等城市工作,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请附上诊断证明):

我们会组织一场免费的就业培训,邀请我亦师亦友的邹小兵教授、过去几年辅助自闭症员工融入职场的同事和几位自闭症员工代表和家长,从真实案例中总结的经验出发,教心青年学会写简历、面试,理解他人意图及有效的自我表达,人际交往规则、与他人相处的边界,时间管理,面对压力和情绪管理,基本的办公软件、协同工具使用等基础的职场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后发结业证书。

我们争取去做中国自闭症员工最多的公司。

但一家公司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欢迎更多有心招募自闭症员工的企业到这个就业培训班来招聘。

欢迎有意向的企业扫描以下二维码咨询

过往的案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套《心青年职场支持手册》,希望分享给更多企业,以创造更包容和支持的工作环境。


改善自闭症这类特殊需要人士及其家庭的生存状态,离不开社会的接纳和支持,作为这个行业的一份子,大米和小米希望能以自己的经验和专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希望更多心青年能像包涵一样,在工作中收获工资,也收获尊重和自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