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始建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亲统大军东征高丽。为了哀悼在这次征战中阵亡的将士,在幽州城(今北京)东南隅修建了一座寺庙。


此寺历时51年建成,赐名悯忠寺。后屡经兴废,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建,始称法源寺。法源寺坐北朝南,为六院七进,规模恢弘。


它由天王殿、大雄殿、观音阁、大悲坛、藏经楼等主要建筑组成。天王殿内供奉着布袋和尚,两侧有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中供奉着明代的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在大殿的两旁排列着清代所塑十八罗汉雕像。


在大雄宝殿前矗立着明、清时期的6座石碑,其中刻于清雍正十二年的《法源寺碑》是寺史。藏经楼,也称紫檀千佛殿,是法源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为上下两层。


在楼前,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银杏树和两株乾隆年间种植的西府海棠。楼内陈列着紫光檀千佛和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坐落地:北京市

结构:木与砖石结构

类型:佛寺

时间:始建于公元645年,1734年改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