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关注我们吧

编者按

2025年4月5日,红旗渠将迎来主干渠通水60周年。这条被誉为“人工天河”的奇迹工程,不仅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丰碑,更彰显了太行山人“千锤万凿不言弃”的坚韧品格,林县人民“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迈气魄,中原儿女“万众一心闯难关”的集体伟力。在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推出系列理论文章和融媒体产品,回溯峥嵘岁月,探寻精神内核。

60年渠水奔腾、60年精神传承。红旗渠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面对新征程上的“太行山”,唯有继续发扬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方能跨越“层峦叠嶂”,让精神丰碑照亮复兴之路。

精神渠:太行品格绵延流淌

从“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改天换地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找准坐标”的主动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中,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核心要义,为河南在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土法上马”到“创新突围”

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人民面对物资匮乏、资源短缺的窘境,摒弃“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精神,主动破局,创新创造解决难题。当时,整个红旗渠工地上技术员很紧缺,加上测量员不过30人,专业的测量仪器更是仅有的一台水平仪和一台经纬仪。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大家土法上马,创造了“盆面测量法”。脸盆里盛上半盆水,将一个小板凳四脚朝上放置水面上,板凳上再连上一根线,然后与对面撑木棍的人相互配合,通过棍子两端的两点和要测定的点共三个点连成一条线,来测量水平。这样简易好上手的测量方法不仅克服了设备不足的问题,更是被不少普通修渠民工所掌握。除此之外,林县人民还自创“连环炮爆破法”“土吊车”,自烧石灰、自造炸药,设计“空心坝”“三用渡桥”等等。今天,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这种精神激励河南企业突破“卡脖子”困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林州光远新材创新研发成功4微米电子纱,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助力我国AI算力自主可控,再现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硬核创新。这种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路径,正是自力更生精神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时代演绎。


从“十年凿太行”到“基建通八方”

红旗渠建设历时十年,先后有30万林县修渠大军奋战在太行山巅。他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拿着钢钎、铁锤,推着独轮车,挑着扁担,抬着箩筐,带着简易的柳条帽,以顽强的意志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凌空点炮、凌空除险、抡锤打钎、凿洞砌石……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粮食不够吃,他们上山坡挖野菜、下漳河捞水草进行补充;地方不够住,他们就住在山崖缝中,睡在大石头上,豪迈地高唱“蓝天白云作棉被,大地荒草作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伴我眠。”最终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干、支、斗渠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这种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如今转化为河南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攻坚力量,推动河南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双循环枢纽”的跃升。在交通基建领域,河南推动“米”字形高铁网加速成型;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再攀新高;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与沿海城市共建“内陆无水港”,实现一站式通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河南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艰苦创业精神,努力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经脉”,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夯实联动根基。

从“全县一盘棋”到“区域协同战”

河南省林县和山西省平顺县,是两个唇齿相依的友邻县。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中共平顺县委、县人委和人民群众不但全力支持林县人民修渠,并在后期保护红旗渠的安全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30万修渠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群一心、协同奋战。正是这种顾全大局、团结一心的协作精神,各方资源实现了有机配置,发挥出了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在新时代的河南转化为中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战略。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通过联通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实现产业互补、交通互联、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中原农谷一核三区,通过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河南七大产业联盟的组建,打造“产业命运共同体”,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这种跨区域、集群式协作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更使河南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


从“修渠为民”到“民生为本”

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以血肉之躯诠释 “人民至上” 的价值理念。哪个工种最危险,哪个工段最难修,都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红旗渠工地上最危险的工种之一无疑是“凌空除险”。每次爆破后,总会有松动的石块在崖壁上尚未脱落,从而给下面的修渠民工带来安全隐患。为了让大家安心施工,共产党员任羊成将生死置之度外,腰系绳索,将自己悬在半空中排除险石;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母亲与妻子相继离世后,为保障王家庄隧洞施工安全,冒死深入洞中勘察险情,结果被突如其来的塌方掩埋,献出宝贵生命……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先后有81名干部和群众献出宝贵生命。这些先进典型身上展现出的无私无畏、“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转化为河南“民生为本”的发展实践,河南省委提出的“四高四争先”奋斗目标,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拓展、延伸。深刻体现了河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的行动自觉。“双一流”高校建设成效显著、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程培训大量技能人才,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提升,为幸福“加码”、生活“加温”……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时代河南采取的一系列民生举措既提升了人力资源质量,又增强了内需市场活力,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林县的“人工天河”到中原的“开放高地”,红旗渠精神始终是河南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的精神旗帜。在“四高四争先”战略指引下,今日的河南正在以自力更生激活产业转型动能,以艰苦创业打通区域联动“经脉”,以团结协作优化资源配置,以无私奉献增进民生福祉。这种精神传承与战略创新的深度融合,必将推动河南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书写新时代的“红旗渠故事”。

(作者: 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 崔立波)

欢迎投稿:hnswxmt@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评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