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规划改革专场。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介绍,《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复并正式施行,中心城区和新城地区“十四五”期间595个重点发展街区全面完成控规编制。

副中心试点推动“好街区”建设

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府批复各区分区规划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各区,在乡村地区进一步编制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在城镇地区进一步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市已构建起从“市”到“区”再到“街镇”的规划传导体系。

“街区是各类空间要素的载体。这轮控规编制在中心城区和新城地区共划分1152个街区,每个街区2到4平方公里不等。”杨浚介绍,对于科创产业类街区,各区要为新质生产力落地保驾护航,做好“十五五”重点项目储备和谋划,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空间需求,推动产城融合;对于商业商务类街区,各区要优化新载体,依托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推动重点商圈改造提升和地标性消费项目落地。

规划注重推进“好街区”建设,实现从“好房子”到“好街区”再到“好城区”的跃升。“目前我们正以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为试点案例,推动街区整体谋划,后续还将在各区选取部分试点,推动好街区整体见效。”杨浚介绍,规划通过体检评估,生成街区范围内的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为政府公共投资、土地储备供应、城市更新行动等提供指引,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实施500个市属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必然要求,也是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市住建委副主任马綮鸿介绍,今年第一批、第二批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清单已于2月初、3月底下达,项目共计2000余个,为一季度“开门红”提供支撑。第三批项目计划清单将在6月底前下达。

今年,本市城市更新重点打造“四个工程”,包括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安全工程和示范工程。其中,民生工程包括实施核心区平房院落2000户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房屋修缮,推动整院退租、成片区更新改造,启动实施2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造,实施500个市属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等。

发展工程激活存量空间资源。今年本市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处,实施100万平方米老旧楼宇、50万平方米低效楼宇更新改造,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资源和空间资源有效匹配,推动中关村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促进文商旅体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

安全工程包括改造老旧管线1000公里,启动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安贞医院朝阳院区等老院区病房改造提升,推动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完成15处积水点治理,利用闲置空间挖潜建设停车位2.5万个。

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项目172个

发布会上,朝阳、丰台、昌平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规划编制及项目实施情况。

“我们探索以控规带动传统居住区活力提升新模式,例如,在规划实施率达97%的安贞地区,打造城市建成区更新示范样板。”朝阳区副区长刘福泽介绍,该片区创新提出“小微拆改单元+综合整治片区”的改造思路,为30余处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增补空间,并实施安贞新坊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改造完成后,安贞地区的绿化面积可增加近30%。朝外大街二期、太阳宫乡“众享拾光”、东四环沿线(窑洼湖桥西)等公共空间改造也在同步推进。

丰台区在中心城区率先实现街区控规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南中轴地区规划建设,保障国家自然博物馆、京东MALL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并加快宛平博物馆之城建设、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和园博园升级改造。“长辛店老镇先行启动区已于2024年底实现开街亮相。”丰台区副区长李国龙介绍,将加快推进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为全国片区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昌平区常务副区长倪娜介绍,全区106个街区控规全部启动编制,8个镇域规划全部完成编制。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项目172个,新建“双创”空间60万平方米,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回昌路已建成通车。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伊元甲介绍,将通过编制街区控规理清区域资源本底,探索工业用地复合利用、弹性增容等机制,进一步集约用地资源,提升产业承载空间。例如,对存量项目实施“弹性增容”政策,把曾经废弃的底层厂房改造为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打造北京首个“工业上楼”标杆示范园区。(记者 陈雪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