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银柴胡唯一道地产区,同心银柴胡被列入全国中药材共建共享联盟原材料采购名录,北京同仁堂和我们签署协议,采购10吨银柴胡,用于生产乌鸡白凤丸。”3月30日,在同心县林芳种植家庭农场中药材基地,同心县预旺镇党委书记马彦仁向记者介绍该镇的特色产业。
“除了气候土壤优势外,我们这里的土地无污染,地里施牛粪羊粪等,很少使用化肥,种植的银柴胡含药量好。”同心县预旺镇高级农艺师李海洋介绍,同心县种植银柴胡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3年起,开始成规模种植,最多时种植面积达8万亩。2019年,同心县预旺镇银柴胡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9月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加入全国中药材产业联盟。2024年与黄芩一道被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宁夏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目录。
“最初,银柴胡旱地原生态种植,一个生长周期3年。后来,我们和宁夏农林科学院的技术团队共同攻关,发明了双覆膜穴播技术,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让银柴胡的生长周期变为2年,每亩年均纯收入较之前增加2500多元。”李海洋介绍,双覆膜穴播技术有效保证了干旱地区药材出苗率,也解决了下雨土地板结等问题。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以前,药苗从外地购买回来移栽,现在银柴胡的小颗粒种子在地里就可以成活。
“2024年底,同仁堂和我们签订协议,新建银柴胡合作种植示范基地100亩,按照同仁堂的采购标准进行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同仁堂收购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银柴胡10吨,作为生产乌鸡白凤丸的主要原材料。”马彦仁告诉记者,目前,全镇13.9万亩土地,种植中药材2.5万亩,其中银柴胡种植面积1.9万亩。2025年,同仁堂还将指导建设1000亩左右的银柴胡标准化种植基地。据悉,同心县将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盘活中药材交易市场、持续推进中药材深加工等方式,延长产业链,不断提升附加值。(记者 铁志平 杜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