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六):高澄2
(5)遇刺身亡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八月,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兰京假装入内送食,趁机察看情况。高澄认为他行动鬼祟,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偷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一再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床上扑来。杨愔最先逃脱,崔季舒躲进厕所里,陈元康以身体遮挡高澄,被刺成重伤。高澄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众人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讯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


高澄死后,高洋继承父兄基业。武定八年(550年),北齐建立。高洋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陵墓为峻成陵。高澄留下了六个儿子,除了小儿子高绍信没有什么事迹外,其余都文武双全。尤其四子高长恭更是一代名将,他就是有名的兰陵王。

(6)主要成就 ①政治方面

天平三年(536年),在高澄入邺城辅政之后,东魏政权初期官场的贪贿之风,开始逐渐得到改善,元象元年(538年)十二月,高澄担任吏部尚书之后开始整顿吏治,改革官员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用收集人才,给东魏的政治带来了新气象。武定二年(544年),高澄二十四岁,领中书监、仍摄吏部尚书。高澄用崔暹、宋游道、崔昂、卢斐等人整肃贪贿官员的行动自此开始。在崔暹、宋游道、崔昂等人的大力整肃下,司马子如、元羡、慕容献、元坦、可朱浑道元、孙腾、高隆之、侯景、元弼等勋贵都受到弹劾,轻者降官,重者处死。

高欢大部分时间在晋阳,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都是高欢的亲信党羽,朝中的政务高欢交给他们去管理,邺城的人称他们为“四贵”。这四个人权势在朝廷内外炙手可热,他们大都骄纵贪婪,横行不法。高欢想要削弱他们的权力,所以委任高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将原来属于门下处理的机要大事全部移交给中书省,对文武百官进行奖赏与惩罚,事先都必须向高澄禀报。

高澄爱贤好士,没有民族偏见,在鲜卑政权之中,能够做到礼遇汉族士大夫。崔暹等一干汉族文官在高澄的大力支持下敢于全力纠察权豪,无所纵舍。

②军事方面

武定五年(547年),西魏大将王思政为荆州刺史。次年,侯景叛离高欢,向西魏请援,王思政以救援为名,趁势攻占了侯景所据的7州12镇。宇文泰以授侯景大将军、中书令、河南大行台、河南诸军事之位回授王思政,王思政皆不受。宇文泰频使加授,不得以唯以河南诸军事一职受之,入守颖川(今河南禹县)。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派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生等率步骑10万进攻颍川之长社城(今河南长葛),被王思政击败。高澄见颖川数攻不克,屡次派兵增援,并决洧水灌城,城中顿时水流涌溢,不可扼止。东魏军队趁势进攻,王思政身挡矢石同士卒并肩作战,英勇抗击。西魏宇文泰得悉王思政被困,即派大将军赵贵率兵救援,兵至穰城(今河南邓县)为陂泽所阻。长社城得不到外援,危在旦夕。

武定七年(549年)夏,东魏将帅慕容绍宗、刘丰生、慕容永珍见城即可攻破,乘楼船观察城中情况,忽然大风骤起,所乘楼船顺风漂泊城下,西魏守城将士从城上用长钩牵船,弓弩乱发,慕容绍宗赴水溺死,刘丰生中矢而死,慕容永珍被生擒斩首。

东魏二将死后,士气大丧,不敢再逼进长社,高澄闻悉,亲率步骑11万来攻。他听从大都督破六韩常与洛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的建议,在关口、大谷二道的咽喉要地驻兵守卫,扼住了王思政的粮道,导致长社城彻底断粮。抵达长社城后,高澄亲临前沿阵地督造土堰,重新聚水攻城,并组织督励“决命夫”持续攻城。时西风突起,河水随风入城,北面工事被冲毁,东魏将士趁势入城。


(7)轶事典故 ①暗通庶母

郑大车出身荥阳郑氏,郑俨祖之庶女。北魏时期曾嫁给广平王元悌为妃。后来元悌死于河阴之变,郑大车孀居于邺城,被高欢看中,收为侧室。天平二年(535年),高欢攻打刘蠡升,高澄与郑大车私通,高澄时年14岁,高欢回朝后,一名婢女将此事向他告发,并有两位婢女作证。高欢打了高澄一百棍,然后把他囚禁起来,其母娄昭君也被断绝往来。当时尔朱英娥很受高欢宠幸,并生第五子彭城王高浟,高欢便想废掉高澄世子之位。高澄只得求救于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来到朝廷以后,假装不知此事,便请求朝见高欢的妻子娄昭君。高欢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司马子如说:“我的儿子司马消难也与我的小妾私通,像这样的事情,应该掩盖起来才是。王妃是大王的结发妻子,过去常常拿父母的家财来供给大王。大王在怀朔被杖打,体无完肤,王妃日夜喂水喂饭,治疗疮伤。后来为了躲避葛荣,你们一起逃往并州。贫困的时候,烧马的粪便作饭,自己制作马靴,这样的恩义怎么可以忘却呢?夫妇相助相爱,女儿嫁给皇帝,儿子继承您的事业,况且娄领军功勋盖世,怎么可以轻易加以变故呢?况且一个女子不过像一株小草一样,而婢女的话您不必深信。”

高欢便让司马子如审问此事。司马子如见到高澄后,责备他说:“男子汉怎么可以害怕威逼而自己诬说自己呢?”于是,司马子如让两位婢女推翻自己的证词,并威胁告发的婢女使她上吊自杀。司马子如这才告诉高欢说:“果然说的是假话。”高欢非常高兴,立即召来娄昭君和高澄。娄昭君远远望见高欢,一步一叩头,高澄也边走边拜,父子夫妻相对而哭,和好如初。高欢便设酒宴欢庆,并说:“让我们父子重新团圆的,是司马子如啊!”于是,赐给司马子如黄金一百三十斤,高澄也送给他良马五十匹。郑大车经过此事仍然宠爱不衰,弟弟也跟着鸡犬升天,后来她给高欢生下第十四子,为北齐冯翊王高润。

②与李昌仪

李昌仪是北魏大臣李伯徽之女,出身赵郡李氏,美貌聪慧,精于骑术。她的出现令已经年过不惑的高慎抛弃了原配妻子崔氏,与她成婚。婚后因为高慎经常跟和尚显公聊天,李昌仪嫉妒,进谗言令高慎将和尚斩杀。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大战)揭开序幕。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慎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高慎从沧州调回邺城,担任御史中尉,有选拔举荐官员的权利。他选手下御史的时候,往往喜欢用自己的亲戚乡党。人选报上去之后,掌握终审大权的高澄发觉他这种结党营私的行为之后立即阻止,大笔一挥,奏令改选。高慎知道崔暹是高澄的心腹重臣,之前他抛弃的原配是崔暹妹妹,因此他怀疑高澄驳回他的奏疏是因为听信了崔暹的谗言,就将这两人一道恨上了。高澄首先给崔氏找了门第更高的人家改嫁了,在婚礼的当晚亲自出席,给足了崔暹面子,扳回这一局。随后,他把目光转向了高慎的后妻李昌仪。因为李昌仪的介入,才导致崔氏被抛弃,所以报复的对象首先是她。高澄前去调戏李昌仪,借此羞辱高慎,李昌仪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慎哭诉。高慎又怕又恨,因此密谋造反。因为存了反心,高慎怠慢公务,无心理事,借口说崔暹经常排挤污蔑自己,整天玩忽职守。高欢看到他这般怠慢,当着大臣的面责备了他一顿,免去了他御史中尉的职务,将他外放到两魏边境的北豫州去担任刺史。高慎被外放为北豫州刺史后,高欢开始怀疑他,于是派人前去他的属地探察。高慎先下手为强,设埋伏擒拿了高欢派去的官员,随即向西魏投降,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慎,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

邙山之战,宇文泰惨败,而李昌仪则被侯景俘获,送回邺城。高澄身着盛装,前往监牢探视,问:“今日若和?”李昌仪无奈,跟从高澄做了小妾。高澄死后,她入宫做了女官,侍奉娄太后。高殷继位,她以同族的身份接近太后李祖娥,骗取杨愔等人准备外放高演和高湛的密报,告发于娄太皇太后,直接导致高演政变篡位,杀害了高殷。


③与元玉仪

元玉仪是北魏高阳王元雍的世子元泰的庶出女,元泰在河阴之变时被杀害,一度家境败落,元玉仪沦为孙腾的家妓。高欢当国后,给当年在河阴之变中遇害的文武百官各自抚恤追赠。元泰已死,高阳王的爵位由他的嫡子元斌袭承。元玉仪几次登门请求,想要认祖归宗,被元斌拒绝。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病故,高澄接任为渤海王,成为东魏的实际统治者。这一年初秋,高澄从晋阳来邺城朝觐。不知道什么原因,元玉仪被孙腾抛弃,在通往皇宫的必经之路上遇到了上朝途中的高澄。高澄将她带回去,安顿在他平日里用来处理政务的东柏堂住下。为了给她出气,高澄甚至奏请皇帝,将她封为琅琊公主。高澄素来风流爱色,当时的中书侍郎崔季舒是高澄的密友,平日里受高澄之托,帮高澄寻访美人。得到元玉仪之后,高澄非常高兴,还对崔季舒炫耀说:“你经常替我选美女,可选了这么多,却都没有我自己得到的这般绝异之人。崔暹知道此事必来进谏,我正等着呢。”听到风声的崔暹很快赶来,高澄猜到他会劝自己不要做这等荒唐事,就故意板着脸不给他好脸色看。崔暹看在眼里,心中有数。他再来东柏堂见高澄时故意将袖子里的名刺掉落在地。高澄诧异,问他这是做什么。他一脸恭敬地回答:“特来拜谒公主”。高澄喜出望外,拉着他的手就进去见元玉仪。通过此事,可见元玉仪当时所受的荣宠之盛。

为了固宠,元玉仪将自己早已经嫁人的姐姐元静仪介绍给高澄。高澄爱屋及乌,也与元静仪通奸,给元静仪奏封了公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元静仪的丈夫崔括,还有她的儿子都被高澄破格提拔,还得了丰厚的赏赐。元氏姐妹扬眉吐气,过了一段风光无两的好日子。后来高澄遇刺身亡,元玉仪的名字再未在史书上出现过,不知所终。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