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够离谱的,985硕士挤破头抢月薪4000的工作,本科生的简历堆成了小山,连投简历都得排队!记得我读书时,老师天天说"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现在看来这话真是扎心了。

济南这场招聘会简直就是大型"学历拍卖会",只不过是贬值拍卖。



原本以为高学历是香饽饽,没想到现在成了大白菜,论斤卖都没人要!

招聘会现场挤满了穿西装打领带的年轻人,远远看去像是开表彰大会,走近一看,全是愁眉苦脸的求职者。

有个女生拿着简历站在省实验中学招聘点前,满脸惊讶:"去年还招硕士,今年居然要博士后?这飞涨得也太快了吧!"



不远处口腔医院的招聘牌上"仅限博士"几个大字晃得人眼晕。就连一家小小的旅游公司招视频剪辑,也是要本科,福利还是"五险无一金",简直是厚着脸皮薅人才。



更惨的是,据济南人力资源部门统计,今年应届生已经突破50万人!三年前只有18%的工作要求硕士,现在直接飙到40%。某互联网公司8个岗位,应聘者排队排出了800多号,算下来竞争比高达1:100,这比率比考清华还难!



薪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普遍在4000-5000元。在济南租个单间就要1500,吃饭加上日常开销,一个月到手能剩下几个钱?买房?别闹了,攒够首付怕是要到退休年龄!

有个小伙子和我一样来自农村,他说:"我昨天在招聘会奔波一整天,结果就投出去三份简历,剩下的因为学历不够,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他还说自己住在郊区一个发霉的青年驿站,连去面试打印简历都要精打细算。



【学历"白菜价"时代已经到来!】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大学生简直就是遍地都是,特别是文科生,供过于求到了极点。

有位正在排队的求职者说:"我们宿舍六个人,全是本科,找工作谁也没底气。感觉读书就像是上了贼船,下都下不来。"

为啥会这样?一方面是大学疯狂扩招,2025年全国毕业生已经冲到1222万人,这是什么概念?比很多省的人口还多!另一方面企业招人速度跟不上,加上经济不景气,招聘计划一缩再缩。

最要命的是,大学教的东西和工作根本不搭边。



一位HR在筛选简历时直言不讳:"现在的大学生简历看着挺亮眼,证书一大堆,实际操作一问三不知。上次来个名校硕士,连基本的Excel都不会用,让他做个数据分析,愣是用计算器一个一个算的,这让我怎么用他?"

【拼爹才是硬道理?真相太扎心】



招聘会最残酷的一幕是:关系户和普通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有位女生一边整理简历一边和朋友抱怨:"隔壁班那个成绩差得要命的男生,人家爸是某国企领导,早就内定进去了,大四一年没来上过课,直接去实习。而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学校里当学霸,出来连个面试机会都难。"

这不是个例。从招聘会数据看,学校设置的专业和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

那些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技术岗位开价8000元起步,但培养这类人才的专业却招不满学生。相反,文科生产能过剩,毕业即失业不是笑话。



有位经济学专业的硕士说得更扎心:"我一个表妹,初中毕业去做了主播,现在月入五万;而我读完硕士,找了半年工作,最后只能接受4500的薪水,连房租都付不起。要不是怕爸妈失望,真想直接回家啃老。"



从学历贬值问题上,我看到一个更大的社会困境:教育跟不上产业变革的节奏。以前教育是为工业化社会培养标准化人才,现在智能化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大学里学的那套理论知识,到了工作中基本用不上,还不如直接去工地实操来得实在。

好在社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些学校开始和企业合作办学,学生直接在生产线上实训,毕业就能上岗。人社部也推出了"雏鹰计划",给招应届生的中小企业发补贴。

那普通人该怎么办?



首先,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学几门实用技能,不要只盯着专业知识。现在企业最爱的是多面手,会这会那,能独当一面的年轻人。

其次,找工作先求有后求好。先进去再说,积累两年经验,跳槽时身价自然上去了。

最后,别总盯着北上广,二三线城市的机会其实更多。在郑州做程序员比在上海少赚20%,但房租便宜60%,到手的钱反而更多。

说到底,学历贬值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与其抱怨,不如调整心态,提升真本事。毕竟工作不仅仅看学历,还看能力、态度和人脉。

记住,无论学历多高,本事才是硬道理,学会与时俱进,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新闻来源:网络媒体综合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