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
过年了,把母亲的相片请出来
在她面前我拘谨起来
让出供我专用的摇椅
一家人围坐拉家常,免不了
说到老人家的怪脾气
猛然间,她混浊的眼睛和胸前的手
让我一惊
我担心那只粗糙的巴掌举起来
落在我的头上
会不会和往日一样,有时候很轻
有时候又很重
小私心
小时候盼望清明扫墓,就像
等待过年
族人聚齐,让先人看到,都不重要
抢吃献饭才是最大愿望
不论多穷,家家都要端来最好的饭菜
坟场上,春草俯首领受长辈的祷告
孩子们盯住碗碟准备出手
据说,先人最喜欢看着子孙抢献饭
人世间抢到的每一口饭菜,都会进到
亡人的肚里
在大家族里,我也有小私心
吃献饭时,我会把野菜饼当肉嚼
并在心里使劲念着
自己的爹妈
煤,真黑啊
我们烧不起煤
村里人也没见过煤
我的一个叔叔在煤矿替人挖煤
过年回来带了一小块煤
大家轮流摸了摸说:黑!
后来,他躺在农用车底板上回来
执着地侧着头,把要命的伤口藏在暗处
他的脸是黑的,脸上的血也是黑的
我们又一次看到,黑色的煤
比山村的夜要黑得多
高高的柿树
我相信柿树心怀慈母之爱
它们把高处的几枚柿子留下来,一直到深冬
雪压田野后
那些红红的磨盘柿,是鸟儿们过冬的腊肉
它们轻轻地小口啄食
枝条微微摇动
像母亲的起伏的胸膛
我注视着高高的柿树
一次次想起母亲
想起她的胸膛,给了我七年的清甜
我也一次次想到老屋
想到后山墙上挂着的那块腊肉
隔一段时间,小脚母亲颤巍巍地站上板凳
取下来,切两指宽的一片
这让我从过年到夏天,没有断过腥荤
黄昏,太阳好像一枚熟透的柿子
放出桔红色的光芒
眼前的柿树,一些柿子在枝头晃动
构成这一刻最明亮的风景
作者:马维驹,男,甘肃会宁人氏,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写诗1000多首,部分作品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中国铁路文艺》《参花》《绿风》《星星》《诗选刊》等上百种刊物,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缝隙》《深雪》。
梦里故乡(组诗)
█ 梦里
那一绺稻黄还挂在秋日午后
那一畦红番茄又惊扰了处暑
那两朵插在窗隙的炫白鸟羽
仍旧追不上奔跑在山岗的影子
那满树低语的月光
正在问询风动不止的灰发
█ 鸟啼
鸟啼从经过的云端滑落
砸中行囊里
探头张望的方言
多么熟悉啊
像风吹过麦田时
发出的邀约
█ 树影
乌桕 苦楝 枫香树
隐隐约约,时常站在
虚拟的高崖边
采摘几片云霞,和鸟的欢鸣
装饰卧室与客厅慌乱转换时
无法修补的伤痕
█ 所见
树和光影不断退后,露出逆光缺口
我看见,窗边微笑的水仙
曲躬在山脊上的背影,奔跑的田野
溪边挣扎的野草
看见孤独背后哭泣的眼睛
午夜失眠时,听听夹杂其间的呼唤(组诗)
1.灯火汹涌,堵塞出城的路
尾随路灯一路奔跑
渴望在听风的洋槐树下
遇见流浪的麦子
车鸣左右夹击
试图蹭落挂在耳边的方言
听不清困在玻璃后的鼠鞠草
在说些什么
突然蹿出的野葡萄藤,不停问询
桔梗花开了一半后,紫蝶飞去了哪里
失眠的乌鸦,是否还守在
池塘边晾着花衣的乌桕树上
及至深夜,灯火汹涌
堵塞出城的路
我仍然相信,高举过头顶的月亮
已照见远方山脊
2.孤零零地,我挤不进拥塞的人群
雨水溅湿布鞋。行道树和车鸣声仍旧不回头
拖着我穿过长街,小巷,地下通道
及至黄昏,站在高处的塔楼
没有侧身让出出城的通道
此刻,鸟儿还在天桥上悲鸣
灯光撕破的夜色涌过来
淹没找不到归处的白羽
风敲痛旧吉他,尾随流浪歌手的唱腔
我的怜悯依然无法靠近
抽烟的女人眉间锁着愁绪
正在将麦子的长势和小河涨水的细响
递给穿风衣的路人,还有那株愿意聆听的香樟
汽车疾驰而过,切断了她的声音
夜空中还留着几棵无人照料的瓜秧
玻璃幕墙转了过去,不愿映射鞋底残存的黄土
孤零零地,我挤不进拥塞的人群
那个斜挎背包逆向行走的影子
又在隐情之后,拨弄九月初三的月光
哗哗作响的,还是那片无所适从的秋草
街角没有人等我,我就这样无助地
暴露在惶恐中央,任由无数道霓虹的凄冷
抽打
3.仅余半杯鸟语,敷衍饥饿的耳朵
仅余半杯鸟语,敷衍饥饿的耳朵
树已疲倦,晃动着流浪的倦容
堵住窗口,风铃声缺少了铺垫
掉落进反复醉醒的酒里
无法靠近站在塬上的乌柏
怀念一株向日葵,渴望嬉戏
贪恋三寸暖阳的蚱蜢
霜降逼近,月光塌陷留下的空白
需要几棵灌浆的珍珠草填补
直抵黄昏的,还是走在回家路上的西红柿
也许,茶山上还游荡着挽歌
也许,草帽奔跑过八月就会回头
路灯丛生的画里,找不到长着草房子的后山
安置深夜里迷路的红豆杉
星光越发瘦薄,掩盖不住相思的骨
疤痕疾走,抵住慌乱的鱼尾纹
哭了一夜的影子
拒绝躲进强颜欢笑的镜子
雁已飞过南边塔楼,我又在车鸣嘶吼中
理弄山菊和野稗子被风吹乱的姿势
4.老树
不会打开铜锁,掏出尘封的预言
忘记萤火躲在哪一片叶子后
当风吹响寓意未变的红绸
依然愿意高举民谣,与穿蓝衫的影子
并肩而立,谈论节气,谈论醒着的疖子
以及每一朵开成蝶翅的花
乌鸦站立的枝头,长满无法散去的雨声
火把和送行的人群缄默在树后
拒绝提及许多濡湿未干的细节
月光再次降临,伸出一段粗犷的记忆
扶住我,抬头,目睹玉米爬过处暑
三只并排摆在井沿的酒碗
醉了,又醒了
挂过旱烟袋的铁钉还嵌在树身
执意绊住那只叫大黄的狗
不愿离去的低吠
5.梦里
那一绺稻黄还挂在秋日午后
那一畦红番茄又惊扰了处暑
那两朵插在窗隙的炫白鸟羽
仍旧追不上奔跑在山岗的影子
那满树低语的月光
正在问询风动不止的灰发
6.画柳
柳树倾斜,靠在熄灯的矮土墙边
树杈间安放着祭神的石头
不会再添加叫春的黑猫,和
整夜聒噪的乌鸦
惊扰木窗内轻叩谷禾与节气的梦呓
半枚弦月,挂在蝉鸣停驻过的枝头
照亮篱笆墙边嬉戏的影子
谁在树后说话?找不到一种颜色
描绘斜伸出来的嗔笑
一只黄狗,叼住右边枯条
留几片叶子吧,让不愿睡去的萤火虫憩息
风尘仆仆的蝶,已从画外启程
需要一闪一闪的光亮引路
靠近木门的枝丫旁,还有一双
守望的眼睛
7.嫁接
嫁接在天桥边的乌桕树芽
又长高了一厘米,渴望飞来一只
叫醒过麦田和茶山的黄鸟
在云雾遮住远山的午后
站上去,与我说一些旧事
身后的玻璃幕墙空虚而坚硬
长不出陪我跳舞的野棉花
夜幕降临前,我要在花架上
嫁接几缕远来的风
午夜失眠时,听听夹杂其间的呼唤
作者:李洪(1973.11-),重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剑影情仇录》、《断臂无言》、《决斗》,中篇小说《乡村葬礼》,出版诗集《独自轻唱》《红尘.烟火.流年》《重影》。作品见《安徽文学》《诗歌月刊》《延河》《鸭绿江》《特区文学》《散文诗世界》《参花》《躬耕》《陕西文学》《辽河》《含笑花》《速读》《天津诗人》《重庆日报》《重庆晚报》《民族时报》《企业家日报》《北海晚报》《安徽科技报》《精神文明报》《读者报》《武陵都市报》等,有作品入选《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灯盏·2019(下卷)》(作家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立秋
依旧是蝉鸣如昨
依旧是炎阳高悬
昨天我坐在电脑前
赤膊短裤拖鞋
昨天是夏天
今天我坐在电脑前
拖鞋短裤赤膊
今天是秋天
今天是昨天的复制
祈望秋天不是夏天的同伙
解除高温的桎梏
让乌云给太阳放几天假
让雨水给大地解渴
还原秋天该有的样子
天高气爽、大地金黄
八月的花
八月火烧火燎,仿佛土都能点着
阳光如毒针刺得你隐隐作痛
黄昏,在小区林子里蹭风
紫薇几朵、夹竹桃一片
紫红、雪白点亮你的眼睛
酷热里打开自己不怕晒蔫凋谢
紫薇、夹竹桃该是花中女汉子
立于火一样的枝头该有多拼
树林一隅,几棵金桔树枝丫间栖着
米粒状的小白花,你怀疑自己的眼睛
被黄昏欺骗。想必你是花中仙子
天下着火,你下着雪,给人清凉
所有有花都是季节的客人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客人上门
主人太热情或太冷淡,都让客人止步
不前,比如冬夏
大雁嘎嘎南飞
大雁呈“人”字形嘎嘎
南飞,像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披着星月的光,犁似的刺破
黑暗,向着南方之南故乡
巫婆似的冬天已到达北方
雨雪低温一路向南攻城掠地
寒气如刀斩断它们的活路
追杀到衡阳回雁峰方才罢休
为防老鹰高空俯冲叼走
为避阳光下罪恶的猎枪瞄准
日出而息,散落草丛中瞌睡觅食
日没而飞,像一群鱼荡游黑海
嘎嘎,嘎嘎,像一首安魂曲
是大雁家族相互鼓励
千里迢迢,权当一次长途旅行
飞到东南亚乃至万里之遥非洲
人如大雁,从东北到海南过冬
乘座的飞机像一只落单的大雁
作者:崔伟群,江西崇仁白露乡人,1964年出生,从事新闻报道多年,从小喜欢诗歌,近两年开始学写。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