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日讯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海面时,日照大泉沟渔港码头的马达声已此起彼伏。作为距离市区最近的"海鲜前哨站",这里正上演着最生动的渔家生活图景:老式渔船载着晨露归港,鱼筐里跳动着银鳞,商贩与市民的讨价还价声和着海浪,编织出独特的滨海晨曲。



渔民归岸时间通常由潮汐决定,海风不大,便可以出海。早潮需要凌晨两点出海,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上午六七点渔船归岸,晚潮归岸则会到上午10点多。随着气温的升高,渔港即将迎来更丰盛的收获。身着防水服的鱼贩穿梭在渔船间,刚出水的海货经他们之手,两小时内就能出现在市区饭店的餐桌上,而挎着菜篮的市民更懂得"近水楼台"的妙处。

码头的魅力远不止于舌尖。斑驳的船身刻满风浪的印记,每条船出海需要两个人,船老大与雇工配合收网的默契,潮汐涨落谱写的劳作节奏,共同构成一幅动态的渔家风情画。“那种质朴的生活美学,是任何滤镜都调不出的。”经常在码头拍摄的李先生说道。

(摄影:安佰明)

闪电新闻记者 陈悦溪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