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各国的汽车市场占比变得越来越高了,而在电动汽车领域,可以说依旧还是中美两国争雄。
不过作为曾经的电车之王,美国特斯拉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了困境,今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甚至大概率出现下滑。
相比之下,跨界造车的小米却创造了交付量的新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源网络
曾经在电动汽车领域,美国的特斯拉可以说有着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那会儿国内汽车工业还没开始搞电动车变革,特斯拉就靠着领先技术杀进中国市场,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电车之王”。
那时的特斯拉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设计理念,甚至企业市值和营收数据,都把国内车企甩出好几条街。
就连现在,国内有车企发新车时还会拿特斯拉做对比,这足以说明它在全球电车市场的地位有多特殊。
不过这几年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太猛了,特斯拉那点优势正在被一点点蚕食,尤其是智能驾驶这块,特斯拉一直吹嘘的“FSD”系统,面对国内车企的产品似乎也有点不够看了。
特斯拉
就连马斯克最近也不太顺,这个“第一兄弟”加入政府效率部之后,各种对美国政坛动刀子的行为也算是得罪了不少人,如今国外不少国家甚至开始因为马斯克开始反特斯拉了。
而且还不单单是品牌形象问题,如今的特斯拉还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面对我国国产车企的飞快崛起,更是陷入了不小的困境。
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在国内以及欧洲等主要市场的销量都出现下滑,如今开年第三个月也快过去了,那么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交付情况又如何呢?
马斯克和特斯拉
前段时间,由于特斯拉掌舵人马斯克的影响,国外不少国家都出现了“打压特斯拉”抗议活动,甚至街上的特斯拉和门店更是被公然打砸。
其实去年年底特斯拉就已经出现了颓势的迹象,数据统计24年全年特斯拉仅交付不到179万辆汽车,产量更是只有177万辆,产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今年第一季度情况更不乐观,最近美国众多分析师预测,前三个月特斯拉的汽车交付量约37.7万辆,同比降幅约8.5%,较去年四季度更是锐减20%以上。
外媒报道
部分投资者甚至认为实际交付量可能低于35万辆,德意志银行分析师预计在34万至35万辆之间。
虽说特斯拉也在努力应对,提供折扣和其他激励措施,但这些措施似乎效果不大,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更是如此。
时至今日,面对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进步,特斯拉曾经的技术优势正在被国产车企迅速赶超,异军突起跨界车企小米汽车就是其中一员,那么小米第一季度的汽车交付量表现如何呢?
特斯拉汽车
说起小米造车,想必许多人一开始也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手机和汽车是两码事。
而且跨界造车的坑太多了,这些年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的国内市场中折戟沉沙的也不在少数,可小米这一年的表现着实让不少人意想不到。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也是不断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前两个月每个月都能交付超过2万辆汽车,到了3月更是冲到了2.9万辆,三个月加起来,交付量超过7万辆。
这对一个刚入局一年的新品牌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成就,而且这还是在小米只有一款车型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小米汽车
在小米刚刚发布的汽车逐渐开始交付,以及新的SUV车型小米YU 7快要面世的今年,不少人对小米未来的交付成绩也又不小的期待。
当然,和特斯拉第一季度预计的37万多辆交付量相比,小米汽车还有着巨大的差距,毕竟人家特斯拉已经深耕电动车市场十多年了,而小米才刚刚起步。
小米汽车为啥能这么快就站稳脚跟?根本原因就是赶上了中国汽车工业完成跃迁的好时机。
在宁德时代等企业的不断突破后,电动化技术以及供应链体系都十分成熟完善,许多消费者都越来越接受新能源汽车。
图源网络
这些条件加起来,可以说为小米这样的后来者铺就了一条高速公路,而小米可以说就是国产车企崛起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来,飞快进步的中国汽车工业涌现出一大批崛起的国产车企,甚至有些在营收上都已经超越了昔日的“电车之王”特斯拉。
那么,国产车企究竟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这样的跨越式发展的?又是如何从追赶者变成引领者的呢?
图源网络
国产车企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抓住了机遇,依托强大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不断实现突破。
作为世界上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有着“世界工厂”名号的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再加上国内庞大的市场,让国产车企崛起占据了先机。
比亚迪就是个典型例子,作为国产车企的龙头,比亚迪已经连续13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800亿元。
比亚迪
在持续不断的高额研发投入支撑下,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始终保持着相对领先的优势。
而在刚刚过去的24年,比亚迪的营收甚至成功超越特斯拉,去年销量更是超过427万辆,成功在全球十大车企的排名中挤进前五。
而且除了比亚迪,其他国产车企诸如吉利、奇瑞也有优秀的表现,今年除了比亚迪之外,吉利也已经挤进全球十大车企的行列。
图源网络
时至今日,国产汽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打响了知名度,虽说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尤其是欧美等国关税和贸易壁垒的限制。
但相信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国产车企也会用持续不断的技术突破,让全世界更多国家都感受到中国科技创新的魅力。
图源网络
信息来源:
中国电子报《小米售车一周年,雷军慨叹:我们来得正是时候》2025-03-31
新京报《小米汽车:3月交付量超29000辆》2025-04-01
路透社《Tesla deliveries likely fell as competition, Musk backlash surge》2025-03-31
金融界《特斯拉(TSLA.US)Q1交付量预计跌8.5% Model Y改款与低价车成翻盘底牌》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