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齐征)在3月26日-30日于北京召开的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上,中国多项乙肝临床治愈研究成果引发关注。全世界样本量最大的慢乙肝(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真实世界研究——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研究数据显示,慢乙肝患者48周临床治愈率可达33.8%,为全球乙肝治愈提供“中国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主持会议。 主办方供图

我国现有约75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占全球总数的1/3,而诊断率和治疗率仅为22%和15%,诊断、治疗缺口巨大,规范化诊疗仍是乙肝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乙肝病毒感染会极大地提升罹患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风险。我国每年平均1000名慢性乙肝患者中,有1-5人会朝着肝癌方向发展,而临床治愈可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国内外乙肝临床治愈证据等级不断提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谢婵教授介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将核苷经治优势人群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追求临床治愈写入推荐意见。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指南也均将临床治愈作为慢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

中国科学家在乙肝治愈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2018年启动的“珠峰”项目覆盖全国400余家医院,入组患者超3万例,临床治愈患者达8848例。研究显示,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持续治疗36周以上,48周临床治愈率达33.8%。该项目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慢乙肝临床治愈真实世界研究。

2020年发起的“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两年阶段性数据显示,无论是初治患者还是核苷经治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我国首个针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大型研究“萌芽”项目证实,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治疗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更高,7岁以下儿童尤为明显。

为推广研究成果,我国正积极推进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2024年全国209家医院通过评审成为首批规范单位,通过“全病程科学管理”模式提升治疗效果。项目牵头专家高志良教授表示,将持续推动专家共识更新,探索新型抗病毒药物临床试验,扩大治愈成果应用范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