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号晚上9点,武汉三名应届女大学生开着一辆橄榄绿色的小米SU7去往安徽池州,她们准备去参加事业编考试。
这辆小米SU7是小罗男朋友的,所以当天是她开车。上路一个多小时之后,小罗启动了智能辅助驾驶。
十几分钟后,她们在德上高速池祁段遇到了一侧道路施工,车道改向逆向行驶车道,而后车辆撞向护栏并起火。驾驶车辆的小罗和同伴小李当场身亡,小霍经抢救无效死亡。
两天后,开始有事故现场视频流出,随后受害者家属讲述过程。最终,今天早上开始,相关话题燃爆社交平台。
按照小米公布的事发细节,小罗是在22点27分开启的智驾,那时她的时速是116km/h。看得出小罗很信任小米的智驾,因为她开了后就不专心了。
22点44分24秒,智驾发出提醒前方有障碍物,请求人工干预并开始减速。1秒钟后,经过提醒的小罗开始接管,向左打方向盘,踩了刹车,但一切似乎已经来不及了。又是1秒钟后,车辆以97km/h撞向护栏,最终酿成惨祸。
粗略计算,从智驾发出提醒时,车辆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约为:
58m。
按照小米的说法,SU7百公里时速制动距离为33.3m,和保时捷911差不多。按照业界公认的说法,百公里时速38m以下的制动距离算优秀。保时捷911的百公里制动距离也在33m左右。
理论上,小米的智驾留给小罗的两秒钟是足够刹车的,当然,仅仅是理论上。
目前除了小米披露的信息外,其它部门尚未公布车祸细节。事故发生后,三位姑娘是否还有知觉,不知道;起火时间,不知道;救援多久到达现场,不知道;事故发生后车门还能不能打开,也不知道。
还有,既然修路,当地有关部门有变道指引吗,有提前限速吗?也都不知道。
关于新能源车事故的问题,星球写过很多次了。
比如起火。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电动车起火的发生率事实上要低于燃油车的起火概率。央视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对一年中270起新能源车起火事故进行统计,其中碰撞后起火的比例占比为:
10%。
但不同的是,新能源车一旦失火就很难扑灭,燃烧也更快,复燃率也更高。根据国家规定,所有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引发起火,中间间隔时间至少达到:
5分钟。
因为从出现热失控到起火,如果在5分钟内发生,那么车内温度将高达437°。这个温度,人是不是清醒,还能不能跑出来已经不重要了。而如果控制在5分钟以上,车内温度将大幅降低到85度左右,极大提高车内人员逃生概率。
所以这5分钟就是留给事故人员逃离现场的时间。
但乃悟看了一下,似乎从来没有车企公布自家车辆从撞击到起火有多长时间,有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但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直观视频。2023年6月,一辆上汽大众ID4撞向收费站后,几秒大火就窜了起来。
按照工信部的说法,现有的电池技术,虽然不能解决热失控问题,但不起火,不爆炸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最新的国标,规定是电池组只要发生起火爆炸,就属于不合格。
乃悟查了一下,这份2023年起开始修订的最新版国标还处于待批准的阶段。预计实施时间为:
2026年7月1日。
再比如车门的问题。国标中,车身侧面碰撞,非碰撞侧的车门应该处于解锁状态。且在碰撞后,即使不适用任何工具,也能打开,以方便车内乘员逃离。
关于正面碰撞,国标要求,碰撞后,对应每一排座位,若有门,则至少一个门能打开。但国标同时要求,实验时,前排车门不得发生锁止。也就是说,碰撞前,车门就不能锁上。这和大多数情况相反。绝大多数车辆发生碰撞时,车门都是锁上的。
小米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小米SU7内饰板的下方,储物格里有应急的拉手。
小米的车主们,今天之前你们知道吗?
这几年国内几乎所有车企都发生过智驾相关事故,但是事故对于车主们的教育意义体现却很少,乃悟能回忆起来的,就是让大家提车后在车上做题。小罗的母亲就表示,女儿特别信任智驾:
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的,她还反驳我。
希望这次血淋淋的案例能够让国内有智驾功能的车企明白,你卖给用户的是一台时速能飙到上百公里的机械猛兽,请你们有点敬畏,不要用卖手机那套话术迷惑他们。
前不久,雷军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小米SU7交付了第20万辆。领车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希望开着车旅行,去记录每一刻美好的生活。
答应我,开车的时候手不要离开方向盘。
关注星球视频号,熟知寰宇人间事
加乃悟微信:yangnw0705 备注公司-职业
给我一个在看,我能撬动整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