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整个东南亚,就出了新加坡一个发达国家?我来告诉大家真相:

西方人特意给新加坡制度取了个名字,叫“行善的专制”。“民主灯塔”大美利坚御赐,“部分自由”国家,“民主峰会”都不邀请人家,关键人家自己也承认。李光耀在书里说,人民并不渴望民主,而是有房住,有医疗条件,有工作,有学上。

父传子,家天下,李光耀传给李显龙。新加坡虽然号称选举制,但总统只是个吉祥物,没有任何权力。名义上,权力在国会,国会议员选举产生,但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没啥可选的。所以,就是人民行动党组阁,内部选举总理,拥有政府最高权力,就是李家父子。

李家不只是拥有政治权力。经济上,李家更是几乎拥有整个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作为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CEO是何晶,李显龙老婆,当然也是新加坡副总理。而淡马锡持有着新加坡上市企业超过一半的股权。

不光是这些冰冷的数字,李家的“独裁”还挺有戏剧性。李显龙弟弟李显扬,根据李光耀遗嘱,要拆了李家老宅,说是不想搞个人崇拜。李显龙不同意,这么大笔政治遗产,你说拆就拆?李显扬说,你这是为了一己私利,违背老爹遗嘱。

然后他就被起诉了,罚款加剥夺选举权几年。吓得他们一家子都跑国外去了,他儿子现在还在哈佛当老师呢。这家子人声称,是李显龙担心权力分流,所以才把他们赶走。看着像不像夺储大戏?

我认识过好几个新加坡人,因为说汉语,所以沟通也比较多。他们虽然受西方教育,可即便在“言论自由”的美国和欧洲,也从来没人说过新加坡一句坏话。毕业之后,大多也都回到了新加坡。你说新加坡人是不是“逆来顺受”?而正是因为新加坡人的“逆来顺受”,才造就了现在的经济奇迹。

新加坡的发家之路,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任由资本压榨劳动力。1965年被全票踢出马来西亚时,新加坡人均GDP几百美元,到处贫民窟,红灯区遍地。不光没钱,而且没水没电没粮食,除了空气是自己的,剩下什么都要进口。而且背面马来西亚,难免有压力。

新加坡的诞生,可以算是地狱模式,生存都困难。为了活下去,李光耀一面巴结前宗主国,加入英联邦,另一面更讨好美国,加入联合国。为此,作为一个华人占比超过7成的国家,新加坡却把英语马来语定为国语,而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弱就要认怂,新加坡算是个典范。有了安全的周边环境,李光耀开始张罗赚钱。可新加坡要啥没啥,人家资本凭啥来你这呢?李光耀说,我们这人力便宜,而且任由你随便压榨,我们政府保证他们不罢工,甚至都不提涨工资。而且把税收降到最低,并且实现自由流通,赚到钱全是你的,愿意去哪就去哪。

资本一看,还有这好事?一窝蜂涌入新加坡。华人本来就吃苦耐劳,再加上重视教育,当时一个新加坡人恨不得顶两个欧美人,而工资只有1/10。这么换算下来,新加坡人工成本只有欧美的零头,再加上低税率,那资本还不疯了一样往这边跑?再加上地处马六甲海峡要冲,随着全球化,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在中国崛起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加坡都是世界第一大港,即便现在也仅次于上海,排在第二。

有资本,有贸易,新加坡开始迅速崛起。这段经历其实跟香港很像。后来香港回归,开始独立选举,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央影响。这时新加坡的“独裁”优势就更明显了,李显龙一句话,资本就可以放心。而香港却没有一个这么说了算的角色。那你说资本去找谁?

俄乌冲突,瑞士跟着美国没收俄罗斯富豪资产,瑞士一批钱往外跑。美国阵营不敢去,东方资本管制,进去出不来。香港本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中美贸易战,香港能被放过?现在的资本已经被挤兑得无处安身,这时看到了新加坡,于是为新加坡经济再添一把柴。

不过话说回来,新加坡发展得虽然不错,但你拿一个几百万人的小地方,跟1亿多人口的日本比,确实有失公允。要是这么比,鄂尔多斯人均GDP还3万多美金呢,也比日本高。东京都市圈的人口都是新加坡的2倍多,人均GDP有8万多美元。你把东京都最核心的地段,划出600多万人口算人均,还是比新加坡高。

所以,不能这么比。新加坡这个体量的国家,根本谈不上什么军事独立,那就谈不上政治独立。金融和经济其实也没有那么独立。你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家大型家族企业,只不过两代老板长袖善舞,在夹缝中生存。其他人,只不过是他家的员工。人家公司内部的事,就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效率当然高。

承认新加坡的成功,就不得不承认“民主”有很多种,而“美式民主”也只在美国暂时还算成功。反倒是新加坡式的民主,不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践上,怎么看都更加靠谱。绝大多数叫嚣“民主”的人,其实连民主的定义都不清楚。他们幻想中的民主,就是他说了算,让他占便宜,别人都吃亏。

其实就是一个个卢瑟,赚不到钱,只好拿着所谓“民主”四处碰瓷儿罢了。给点甜头,99%就都老实了。剩下1%反社会人格,放下碗骂娘,那就立法严惩,不惯着,这就是新加坡的逻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