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广大患者需求,
句容市中医院特聘上海中山医院
刘厚宝专家团队普外科首席专家张德祥来院
坐诊、手术、查房,
为就诊群众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咨询就诊。
刘厚宝教授团队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刘厚宝 主任医师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胆道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山医院胆道外科、胆道疾病中心主任,上海胆道微创及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工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第八届、第十届委员会胆道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徐汇区医学会第一届外科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内外科对话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肝胆肿瘤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消化胃肠肿瘤协会(IASGO)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一届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徐汇区尖峰学科等10余项课题,担任多部杂志编委;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GUT等杂志发表SCI文章50余篇,总影响因子近300分。编写教材和专著近10部(副主编4部)。参与10余项指南共识编写,主持“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编写。获发明专利2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并成功转化,实用新型专利15项。先后获得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二等奖(“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上海医科大学校级科技成果奖,中山医院临床新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科技奖项;曾获2017年中山医院"十佳医生",2017年复旦大学"十佳医生"、"十佳医务工作者",2022年上海市“徐汇工匠”称号,2023年“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获得者等个人荣誉。
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精通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病例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包括胃肠道疾病,胆胰系统疾病、腹膜后病变以及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治。
擅长胃肠道肿瘤的手术和微创治疗,包括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等。尤其擅长复杂胆道疾病的诊疗和微创治疗、胆道肿瘤的规范化诊治和精准化手术(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胆管中下段癌和壶腹部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围肝门切除、扩大左、右半肝+全尾叶切除以及血管切除重建、胆肠重建等)、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胆道微创治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碎石取石术等)。熟练掌握PTC、胆道镜碎石取石等胆道外科专项技术。复杂胆管损伤及高位胆管狭窄的修复和重建手术;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免疫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等。
张德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胆道疾病研究所成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委员
专业特长
长期从事胆道、胰腺和胃肠等腹部疾病的临床与基础工作,对肝胆胰良、恶性肿瘤、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炎和胃肠道良、恶性疾病的治疗有较深造诣。近年来更致力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开展,在胆道系统疾病的腔镜手术方面经验丰富。
学术研究
主持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一项,参加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区级课题6项。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10篇)。
坐诊时间:4月12日上午(周六)
对接医生:赵医生:13775392008
为减少市民朋友们来回奔波的辛苦,请携带近期相关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就诊,如预约各类手术,请携带近期相关检查报告到外科门诊咨询预约。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二科科主任
专家介绍
戴月娣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 肿瘤内二科主任
坐诊时间:4月12日上午(周六)
专业特长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消化系统肿瘤及淋巴瘤的综合治疗,熟悉胃肠道肿瘤、胰胆管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学术任职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委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肿瘤遗传专委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筛查专委会 委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科普专委会 委员
闵行区医学会肿瘤内科专委会 主任委员
闵行区医学会肿瘤专委会 委员
闵行领军人才
闵行区春申人才
闵行区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
闵行区春申金字塔人才计划杰出人才
学术研究
主持市区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专利5项
就诊预约
坐诊当天门诊预约挂号
为减少来回奔波的辛劳,请携带近期相关检查报告到三楼专家门诊就诊。
咨询电话:0511—80775023
对接医生:龚医生(15996805408)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肢外科
专家介绍
为更好地服务句容市民,为大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让市民朋友不出市也能享受顶级的医疗服务,句容市中医院特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肢外科蒋军健教授团队来句容中医院坐诊、手术、查房,为就诊群众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咨询就诊。
为减少市民朋友们来回奔波的辛苦,请携带近期相关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就诊,如预约各类手术,请携带近期相关检查报告到骨科门诊咨询预约。
对接医生:
13952960353(张医生)
15952966568(丁医生)
坐诊地点:二楼骨科专家诊室
说起上海华山医院
那可是国内顶尖的三甲医院
根据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公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全国综合排名第八。
四肢外科(手外科)专家
蒋军健 副教授 博士后
坐诊时间:4月12日上午(周六)
专业方向
①周围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肌皮神经损伤等;腰骶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
②周围神经卡压(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旋前圆肌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踝管综合征等)
③手部肌腱损伤(锤状指、掌腱膜挛缩、肌腱断裂、肌腱屈曲挛缩等)
④上肢关节损伤的微创治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产瘫、肩周炎、肩袖损伤;肘关节僵硬、网球肘;腕关节镜手术治疗TFCC损伤、腕骨损伤等)
⑤其他手部疾病(上肢畸形、四肢肿块、关节滑膜炎等)
社会职务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分会⼿外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周围神经修复学组全国委员兼秘书长;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在徐建光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中开展了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失神经骨骼肌运动功能的实验研究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及对靶器官影响的基础研究。这两项工作为探索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干细胞移植治疗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保持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在张雁云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中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方面研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及分化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在此项目中,本人主要承担课题设计,细胞培养与分化,免疫组化,统计分析,论文撰写。
海外进修经历
(1) 2009-09至2010-03 Wake-Forest医学中心(USA)上肢外科
(2) 2019-12至2020-03 日本国立成育研究中心(东京)免疫所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课题)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1150,皮肤前体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及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基础研究,2012.01-2015.12
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20110071120077,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样细胞生理特性的基础研究,2012.01-2014.12
3、中国博士后基金,20130065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对CD4+T细胞影响及修复脊髓损伤机制的研究,2013.01-2014.6
尤宗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博士
坐诊时间:每周六上午
从事手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社会职务:
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成员
海外进修经历:
2019-08至2019-09 日本三重大学医学部 整复外科
科研经历:
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发表学术论文 7 篇(总影响因子40分),曾任国际期刊 JIMR 审稿人,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项目。
华山医院手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1960年由杨东岳教授筹建并负责,1979年经卫生部批准建立显微外科实验室,首创“游离足趾再造拇指”、“世界第三例游离皮瓣移植”、“游离异体膝关节移植”、“国内首例游离胸大肌皮瓣移植”为中国手外科写下光辉—页。1984年华山医院成立独立的手外科,由中国工程院顾玉东院士任主任并兼任显微外科实验室主任。1992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手功能重建部级重点实验室,2002年手外科成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国家教委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国家级继续教育手外科、显微外科培训基地,国际手外科协会培训中心,国际AO协会手外科培训中心。2005年评为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2006年成立产瘫诊治中心。2014年得到欧洲腕关节镜协会(EWAS)授权,成为其在中国大陆地区腕关节镜培训基地。手外科目前核定床住118张,医生60余人。分为8个亚专业,分别:臂丛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卡压、上肢骨与关节损伤与疾病、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上肢畸形及肿瘤、中枢瘫、下肢神经损伤。同时有手外科肌电图室、手外科手功能康复室、显微外科实验室以及《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部等附属部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
专家介绍
为满足广大患者需求,
句容中医院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脊柱外科专家来院义诊,
为就诊群众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咨询就诊。
为减少市民朋友们来回奔波的辛苦,请携带近期相关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如预约各类手术,请携带近期相关检查报告到骨科门诊咨询预约。
时间:4月12日(周六)上午
坐诊地点:二楼骨科专家诊室
对接医生:
13952960353(张医生)
15952966568(丁医生)
专家介绍
张煜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
先后在神经外科和脊柱外科工作,从事脊柱退 行性疾病、脊柱椎管肿瘤、脊柱脊髓损伤的医疗、 教学和科研工作。2014年-2016年博士后期间师从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神经外科主任EA.Chiocca(2015-2017年度 美国神经肿瘤学会主席),专注于神经肿瘤的临床 诊治和基因免疫生物治疗的应用研究。2019年6月- 8月,在美国颈椎学会(Cerci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CSRS)和中国骨科学会(CAOS)的资助 下,师从Jeffrey. C. Wang教授(2019年北美脊柱 学会主席)主攻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显微外科治疗。
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上海市科研项目2 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次。军队三等功1次。实用新型专利8项(5项已授权, 3项已申报),发明专利3项(已申报),发表论文20余篇。
学术职务:
北美脊柱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 NASS) 成员
美国神经肿瘤学会(Society for Neuro-Oncology, SNO) 会员
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组 委员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脊柱微创组 委员
上海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颈椎组 委员
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青年委员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一、主要工作经历:
1、2009/09-2010/08: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助教
2、2010/09-2012/08: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3、2012/09-2014/07: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4、2014/08-2016/08:哈佛大学医学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博士后
5、2016/09-2017/11: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6、2017/12-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 副主任医师
7、2019/06-2019/08: 美国南加州大学附属Keck Hospital,脊柱外科中心,访问学者
二、受教育经历
1、1998/09 -2003/06,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士
2、 2003/09 -2008/06,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博士
3、 2014/08–2016/08, 哈佛大学医学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神经外科,博士后
三、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1、 中美合作项目《Combini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with Oncolytic Immuno-stimulation for Glioma Therapy》(《利用溶瘤病毒激发免疫反应并阻断 PD-1/PDL-1-2信号通道治疗胶质瘤》),Milstein Medical Asian American Foundation (米尔斯坦医学美亚基金会)资助, 2015-08至2016-08, 中方负责人, 8.5万美元(约56万人民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电阻抗技术分析胶质瘤生物特性识别肿瘤边界的 方法研究》(2012-9 项目编号 :81201988) 第一负责人主持, 23 万元。
3、上海市科委项目《金属离子表面修饰的新型TiNbTaZr钛合金螺钉的研发及其抗 螺钉松动和促成骨的机制研究》 (2020-10 项目编号: 20S31900100) 合作单位参 与, 25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于康复评估的步态特征提取新方法》(2012-9 项目 编号:51275282) 合作单位参与, 80万元。
四、科技奖项:
1、2012年10月,课题《恶性胶质瘤化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 奖”,第一获奖人 (张煜辉、王来兴、张翮、岳志健、徐舒、朱浩、刘建民)。
五、授权专利
1、张煜辉、徐舒、王明娟,实用新型专利《脑膨出绷带》, 专利号: ZL201220288466.2
2、张煜辉、徐舒、柳静, 实用新型专利《脑室引流管》, 专利号: ZL201120213992.8
3、张煜辉、沈林勇、李荔、徐舒、高建瓴,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医用骨水泥定向 自动推注装置》专利号:ZL201920564266.7
4、张煜辉、沈林勇、章亚楠、徐守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在体查恶性胶质瘤边 界的电阻抗检测装置》专利号:ZL201720809450.4
5、张煜辉、王立强,实用新型专利:《骨科医用螺钉》专利号: ZL201920702312.5
六、代表性论著(第一或通讯)
(1) Chen Z,Wang B, Yang C,Lv Z,Wei Y,Pan T,Xuan F,Zhou X,Chen H,Shen H*, Wang L*,and Zhang Y*. 3d Printed Pedicle Screws with Microarc Oxidation Ceramic Interfaces Enhance Osteointegration and Orthopedic Fixation Feasibility.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16, no. 25 (Jun 26 2024): 31983- 96. (主通讯作者,IF: 8.3)
(2) Chen Z, Lv Z, Zhuang Y, Saiding Q, Yang W, Xiong W, Zhang Z, Chen H*, Cui W*, Zhang Y*. Mechanical signal-tailored hydrogel microspheres recruit and train stem cells for precise differenti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org/10.1002/adma.202300180. (主通讯作者,IF: 29.4)
(3) Lv Z, Chen Z, Chen H, Wang J, Han Y, Li X, Shen H, Zhang Y*. 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Versus Unipedicular Approach Vertebroplasty for Acut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pine (Phila Pa 1976), 2023. 48(8): p.552- 558.(主通讯作者,IF: 3.0)
(4) Chen W, Chen H, Zheng D, Zhang H, Deng L, Cui W, Zhang Y*, Santos H*, Shen H*. Gene‐Hydrogel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es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bolism Balance in Nucleus Pulposus. Advanced Science. 2019: 1902099. (并列通讯,IF: 15.1)
(5) Zhang Y, Li Q, Zhao R, Yang Z, Li Y, Min W, Yue Z, Liu J. Nove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Acute 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Drainage Surgery and Use of Urokinase. World Neurosurg. 2018; 110: 206-9.
(6) Niu B#*, Zhao M#, Su Q, Zhang M, Lv W, Chen Q, Chen F, Chu D, Du D*, Zhang Y*. 2D-SAR and 3D-QSAR analyses for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Mol Divers. 2017. doi: 10.1007/s11030-017-9732-0.
(7) Zhao M#, Wang L, Zheng L, Zhang M, Qiu C, Zhang Y*, Du D*, Niu B*. 2D-QSAR and 3D-QSAR Analyses for EGFR Inhibitors. Biomed Res Int. 2017; 2017: 4649191. doi: 10.1155/2017/4649191.
(8) Niu B#*, Lu Y#, Lu J#, Chen F, Zhao T, Liu Z, Huang T*, Zhang Y*. Prediction of Enzyme’s Family Based o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Current Bioinformatics. 2015; 10: 16-21.
(9) Zhang Y#, Zhang H, Liu J, Yue Z*. Temozolomide/PLGA microparticles: a new protocol for treatment of glioma in rats. Med Oncol. 2011; 28: 901-6.
(10) Zhang Y#, Yue Z, Zhang H, Tang G, Wang Y, Liu J*. Temozolomide/PLGA microparticles plus vatalanib inhibits tumor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in an orthotopic glioma model. Eur J Pharm Biopharm.
专家介绍
张煜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
先后在神经外科和脊柱外科工作,从事脊柱退 行性疾病、脊柱椎管肿瘤、脊柱脊髓损伤的医疗、 教学和科研工作。2014年-2016年博士后期间师从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神经外科主任EA.Chiocca(2015-2017年度 美国神经肿瘤学会主席),专注于神经肿瘤的临床 诊治和基因免疫生物治疗的应用研究。2019年6月- 8月,在美国颈椎学会(Cerci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CSRS)和中国骨科学会(CAOS)的资助 下,师从Jeffrey. C. Wang教授(2019年北美脊柱 学会主席)主攻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显微外科治疗。
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上海市科研项目2 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次。军队三等功1次。实用新型专利8项(5项已授权, 3项已申报),发明专利3项(已申报),发表论文20余篇。
学术职务:
北美脊柱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 NASS) 成员
美国神经肿瘤学会(Society for Neuro-Oncology, SNO) 会员
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组 委员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脊柱微创组 委员
上海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颈椎组 委员
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青年委员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一、主要工作经历:
1、2009/09-2010/08: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助教
2、2010/09-2012/08: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3、2012/09-2014/07: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4、2014/08-2016/08:哈佛大学医学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博士后
5、2016/09-2017/11: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6、2017/12-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 副主任医师 7、2019/06-2019/08: 美国南加州大学附属Keck Hospital,脊柱外科中心,访问学者
二、受教育经历
1、1998/09 -2003/06,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士
2、 2003/09 -2008/06,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博士
3、 2014/08–2016/08, 哈佛大学医学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神经外科,博士后
三、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1、 中美合作项目《Combini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with Oncolytic Immuno-stimulation for Glioma Therapy》(《利用溶瘤病毒激发免疫反应并阻断 PD-1/PDL-1-2信号通道治疗胶质瘤》),Milstein Medical Asian American Foundation (米尔斯坦医学美亚基金会)资助, 2015-08至2016-08, 中方负责人, 8.5万美元(约56万人民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电阻抗技术分析胶质瘤生物特性识别肿瘤边界的 方法研究》(2012-9 项目编号 :81201988) 第一负责人主持, 23 万元。
3、上海市科委项目《金属离子表面修饰的新型TiNbTaZr钛合金螺钉的研发及其抗 螺钉松动和促成骨的机制研究》 (2020-10 项目编号: 20S31900100) 合作单位参 与, 25万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于康复评估的步态特征提取新方法》(2012-9 项目 编号:51275282) 合作单位参与, 80万元。
四、科技奖项:
1、2012年10月,课题《恶性胶质瘤化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 奖”,第一获奖人 (张煜辉、王来兴、张翮、岳志健、徐舒、朱浩、刘建民)。
五、授权专利
1、张煜辉、徐舒、王明娟,实用新型专利《脑膨出绷带》, 专利号: ZL201220288466.2
2、张煜辉、徐舒、柳静, 实用新型专利《脑室引流管》, 专利号: ZL201120213992.8
3、张煜辉、沈林勇、李荔、徐舒、高建瓴,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医用骨水泥定向 自动推注装置》专利号:ZL201920564266.7
4、张煜辉、沈林勇、章亚楠、徐守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在体查恶性胶质瘤边 界的电阻抗检测装置》专利号:ZL201720809450.4
5、张煜辉、王立强,实用新型专利:《骨科医用螺钉》专利号: ZL201920702312.5
六、代表性论著(第一或通讯)
(1) Chen Z,Wang B, Yang C,Lv Z,Wei Y,Pan T,Xuan F,Zhou X,Chen H,Shen H*, Wang L*,and Zhang Y*. 3d Printed Pedicle Screws with Microarc Oxidation Ceramic Interfaces Enhance Osteointegration and Orthopedic Fixation Feasibility.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16, no. 25 (Jun 26 2024): 31983- 96. (主通讯作者,IF: 8.3)
(2) Chen Z, Lv Z, Zhuang Y, Saiding Q, Yang W, Xiong W, Zhang Z, Chen H*, Cui W*, Zhang Y*. Mechanical signal-tailored hydrogel microspheres recruit and train stem cells for precise differenti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org/10.1002/adma.202300180. (主通讯作者,IF: 29.4)
(3) Lv Z, Chen Z, Chen H, Wang J, Han Y, Li X, Shen H, Zhang Y*. 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Versus Unipedicular Approach Vertebroplasty for Acut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pine (Phila Pa 1976), 2023. 48(8): p.552- 558.(主通讯作者,IF: 3.0)
(4) Chen W, Chen H, Zheng D, Zhang H, Deng L, Cui W, Zhang Y*, Santos H*, Shen H*. Gene‐Hydrogel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es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bolism Balance in Nucleus Pulposus. Advanced Science. 2019: 1902099. (并列通讯,IF: 15.1)
(5) Zhang Y, Li Q, Zhao R, Yang Z, Li Y, Min W, Yue Z, Liu J. Nove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Acute 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Drainage Surgery and Use of Urokinase. World Neurosurg. 2018; 110: 206-9.
(6) Niu B#*, Zhao M#, Su Q, Zhang M, Lv W, Chen Q, Chen F, Chu D, Du D*, Zhang Y*. 2D-SAR and 3D-QSAR analyses for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Mol Divers. 2017. doi: 10.1007/s11030-017-9732-0.
(7) Zhao M#, Wang L, Zheng L, Zhang M, Qiu C, Zhang Y*, Du D*, Niu B*. 2D-QSAR and 3D-QSAR Analyses for EGFR Inhibitors. Biomed Res Int. 2017; 2017: 4649191. doi: 10.1155/2017/4649191.
(8) Niu B#*, Lu Y#, Lu J#, Chen F, Zhao T, Liu Z, Huang T*, Zhang Y*. Prediction of Enzyme’s Family Based o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Current Bioinformatics. 2015; 10: 16-21.
(9) Zhang Y#, Zhang H, Liu J, Yue Z*. Temozolomide/PLGA microparticles: a new protocol for treatment of glioma in rats. Med Oncol. 2011; 28: 901-6.
(10) Zhang Y#, Yue Z, Zhang H, Tang G, Wang Y, Liu J*. Temozolomide/PLGA microparticles plus vatalanib inhibits tumor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in an orthotopic glioma model. Eur J Pharm Biopharm.
内容来源 | 句容市中医院
编辑 | 张萌萌
校对 | 许鹏锋
审核 |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