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广场上,钢琴家王弘之演奏的肖邦a小调圆舞曲,将人们的思绪带入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世界,以及他思念半生的故土波兰。
今年10月,第十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将在波兰华沙举行。作为全球最悠久也最负盛名的钢琴比赛之一,“肖赛”创办于1927年,每五年举办一次,组委会决定从今年起庆祝它的百年诞辰。今年入围初赛的171位选手中,有67位来自中国,足见这一比赛在中国的影响力。
2025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处于两项重要纪念活动中心的波兰,有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的目光。
沿着肖邦足迹和二战遗迹探访波兰
走在华沙街头,随处可见一种特殊的多媒体音乐长椅,它由花岗岩制成,摁下长椅上的按键,就能欣赏肖邦的经典钢琴曲。
肖邦和他的音乐已经深深嵌入这座城市的肌理,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全年在华沙的各个角落都会举办与肖邦有关的各项活动。比如每到夏季周末,瓦津基皇家公园的肖邦雕像旁,都会举办小型音乐会,游客可以免费欣赏高水平的音乐演奏。
对于肖邦的乐迷来说,华沙还有许多建筑和博物馆值得一一探访,比如华沙的圣十字教堂,这里安放着肖邦的心脏。1830年波兰起义,肖邦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创作,此后流亡法国直到人生的终点。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乐曲表达思乡之情。1849年,肖邦辞世,他的心脏按照遗愿被送回波兰,安放在圣十字教堂的一根廊柱内,廊柱上刻有拉丁语:“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的一场活动上,波兰旅游局北京办事处市场专员邢玳琪介绍,肖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一位“旅游达人”,在火车尚未发明的年代,他乘坐马车几乎游览了波兰所有知名的旅游城市,也将游历所得融入了音乐的灵魂。今天的游客可以循着肖邦的足迹,探访古都克拉科夫、奥得河畔的美丽城市弗罗茨瓦夫、经济发达的海滨城市格但斯克等波兰城市的不同风情。
波兰不仅有肖邦的音乐,也因其厚重的历史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受到瞩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经历了毁灭性打击,被夷为平地的华沙老城经过重建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令全世界看见这座城市的浴火重生和波兰人民的爱国热情。
在中波两国从事旅游业十多年的波兰导游毕达精通中文,他对波兰的每一处历史遗迹如数家珍。毕达介绍,波兰完整保留了纪念二战的诸多重要历史遗迹,包括华沙起义博物馆、格但斯克二战博物馆、辛德勒工厂博物馆、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等。他特别提及,位于格但斯克的二战博物馆全面介绍了二战的历史全景,也涵盖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录,值得被全球游客了解。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曾多次前往波兰,每一次都会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参观,“每次去那里都会感到非常沉重和悲痛,但走出奥斯维辛,你会看到一个欣欣向荣、优雅美丽和热情友好的波兰”。
中波游客渴望文化主题深度游
根据波兰中央统计局(GUS)近期公布的数据,去年有超8.5万名中国游客前往波兰,同比增长50.3%,恢复至疫情前的62%。邢玳琪向第一财经表示,相对于日本、韩国等国家,中国是波兰增长最快的亚洲客源地。
过去一段时间,与一些欧洲热门旅游城市相比,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波兰较为冷门。邢玳琪告诉第一财经,这与波兰国土面积较大有关:“像捷克、匈牙利面积相对较小,景点也比较集中,连线产品安排一到两天的行程就可以覆盖。但是波兰要停留三到五天甚至更久才能走到更多值得游览的城市,比如格但斯克和弗罗茨瓦夫,这些城市在原来的欧洲连线产品中是比较少见的。”
近年来,中国游客的游览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文化主题的深度游更感兴趣,而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这为波兰旅游产品的开发带来了想象空间。邢玳琪告诉第一财经:“特别是疫情之后,中老年成为主要的消费客群之一,这一客群对于二战历史、社会主义怀旧之旅、肖邦音乐这样的主题行程感兴趣。我们预测,今年的波兰旅游产品在整个旅游市场上出现的频率会更高,旅客在波兰停留的时间也会更久。”
在上海上游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胡平看来,波兰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坚守的国家,孕育了历史的沧桑和波罗的海的风光。胡平介绍,公司正在不断开发适合中国游客的欧洲深度游行程,在线路设计上重视在地文化与历史、自然风景相结合,而波兰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二战宏大历史背景以及丰富自然美景的国度,适合中国游客深入探索。
去年开始,中国对波兰试行30日免签政策,为波兰旅游业带来了很大推动。毕达告诉第一财经,免签政策吸引了很多波兰人到中国旅游,他们如今也不满足于打卡,而是渴望深度游,去年他就带着波兰游客去张家界等地旅游,“他们来中国不再只想着要爬长城、看兵马俑。有波兰游客还问我贵州在哪里,过去20年,从来没有波兰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这是非常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