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被北大硕士毕业去餐厅当服务生,让人心里面有了一阵波澜,辛辛苦苦读出来的好大学……
“黄妈”今年26岁,在高考的时候考出了607分的成绩,顺利被北京大学录取,当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全村都为她庆贺,学校更是给她发了奖金,政府也特意给她了5000元的奖励,寒门出贵女,这是值得表彰的事情。
在黄妈的那个年代,教育资源不是太充足,对很多家庭来说,能够考上一个重点大学都是非常优秀的,更别提北大这类的重点院校。对很多人来说,考上北大,意味着人生的道路从此就会转折,走上阳光大道。
但黄妈的选择让很多人都想不通,留校当了食堂阿姨,成了别人眼中的优秀孩子。
1.职场初探索
黄妈的家庭不是太富裕,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当考上北大的那一刻,她也充满斗志和对未来的憧憬。她在研究生实习的时候,就去了央媒工作,可以说到了高平台,生活的阅历和工作经验就会快速的增加。
在央媒实习的时候,她了解到了最前沿的新闻资讯和高端的媒体资源,学习了媒体工作经验和技巧,本以为就在此工作了,但是现实让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由于央媒的工作节奏紧张而严肃,每天她都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精神压力,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工作上的疏忽。
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她感到自己的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压力也越来越大。
2.进入互联网行业
黄妈决定更换一个工作环境,毕竟是名牌大学毕业,要工作能力有工作能力,要颜值也是比较不错的,她顺利的应聘到了互联网的大厂,成为了一个人人羡慕的白领。
别人眼中的羡慕,未必是了解背后的情况,在工作岗位上,她感受到了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为了完成任务,甚至出现了常常加班熬夜的现象。
在大厂工作的时间里,她自己的抗压能力虽然告诉正增,但是感觉这并不是自己想要过的工作,就像闹钟的发条,每天都在不断的旋转,没有休息的片刻,也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
3.选择北大食堂
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避免身心疲惫,她决定重新选择人生的方向,在来北大的时候,看到食堂熙熙攘攘的学生,看着欢声笑语的同学情,看到忙碌的没有压力的食堂,她顿时想要在这工作的想法,也有了一个念头:在食堂当阿姨。
4.食堂阿姨也不容易
当黄妈真正踏入北大食堂,穿上白色的围裙时,她才深刻地意识到,这份工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以前是做脑力劳动,现在是做体力劳动,心理上虽然不疲惫了,但是身体上的劳累也让她顿感不适应。
每天很早的时候,同学们还在睡梦中,她已经早早来到食堂,开始一天的忙碌。
打汤、打粥、打豆浆,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轻松,而且量非常大,那些装满食物的饭桶,每个都非常沉。
她需要费力地将它们提起,再准确地倒入学生们的餐盘里 。长时间的重复动作,让她的胳膊酸痛不已。
在早中晚的用餐高峰期,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工作更加忙碌,如果跟不上节奏,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整个时间段,几乎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双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如果说身体上的劳累只是其一,那么在食堂切菜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案板上,黄瓜、生菜堆积如山,等待着她去处理。而最让她头疼的,就是辣椒。
一整筐的辣椒,常常辣得她双手红肿发热,即便如此,她也只能强忍着疼痛。
5.背后争议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北大硕士应该坐在高档的写字楼里,从事着光鲜亮丽、高薪体面的工作,比如成为企业高管、知名律师或者科研专家 。
而食堂阿姨这份工作,在大家的眼中,不仅工作辛苦、收入低,而且毫无技术含量,与黄妈的学历和能力严重不相符。甚至有的人认为黄妈读书读过头了。
很多人希望她重振旗鼓。
6.父母态度
父母得知后,非常生气,在他们看来,含辛茹苦地培养长大,就是希望能够出人头地,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改变家庭的命运。
如今,孩子当一名食堂阿姨,让他们觉得颜面无光,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每次有认识的人问起黄妈的工作,他们都只能尴尬地回答:“我女儿在北大工作。” 却不敢说她是食堂阿姨。
在黄妈的眼中,或许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而是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