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No.255


山山记水程

——李贽在晚明

李 舫

(接上文)

五、不见舍利佛,复隐知是谁

万历十六年(1588)夏,大饥。

六月,苏州、松江等府大旱,太湖水涸。

九月,甘肃兵变。

十二月,吏科给事中李沂上疏,极言神宗贪财坏法。神宗震怒,将李沂廷杖六十,削职为民。

年底,工匠刘汝国领导农民起义,自称“顺天安民王”。

有明一朝,山崩地裂、山呼海啸时时浮现。这一年,格外不太平。

然而,这一年,对李贽来说,却是自得自重、收获满满的一年。他从维摩庵搬到芝佛院,生活变得简单、富足。春夏之间,李贽写成了他的《藏书》初稿,评说数千年历史,“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袁中道在《李温陵传》记录道:“与僧无念、周友山、丘坦之、杨定见聚,闭门下键,日以读书为事。……所读书皆抄写为善本,东国之秘语,西方之灵文,《离骚》,马、班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之奇,宋元名人之曲,雪藤丹笔,逐字雠校,肌擘理分,时出新意,其为文不阡不陌,摅其胸中之独见,精光凛凛,不可迫视。诗不多作,大有神境。”

这一年,还有一件事,一件今天看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时令已是夏季,万历十六年麻城的夏天格外酷热。抄录完书稿,李贽派人专程送到南京请焦竑审阅并为之作序。完成了这件大事,李贽顿时觉得轻松许多。这个夏天,李贽以“有饭吃而受热,比空腹受热者”总好过些为理由,为暑热辩护,为自己解凉。可是完成了这件大事以后,他发现,毒日愈加当空,溽热愈加难耐。

这一日,李贽只觉得热得头皮发痒,浑身难受。汗臭蒸腾,头屑飞扬,这让李贽难以忍受。搔而复痒,痒而复搔,不胜其烦,李贽自觉秽不可当。他是个有洁癖的人,此情此景,更是难受。放眼望去,侍候他的无念和尚弟子在剃头,不禁眼睛一亮。李贽叫来侍者,命其为自己落发。

侍者手艺不凡,转瞬之间,李贽就剃了个干净利落的光头,自是凉快了许多,也痛快了许多。

李贽在《与曾继泉》中谈到落发的原因:

其所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人等时时望我归去,又时时不远千里来迫我,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与理也。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非其心也。

李贽在给焦竑的复信中,也谈到了毅然落发的原因,那就是:“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我谓不如遂为异端,免彼等以虚名加我,何如?”简单说来,就是——既然你们把我看作异端,我就索性做出异端的样子让你们看看!

落发之后,李贽反复总结自己落发的原因,可见这在当时的的确确是一件天大的事。他说,自己落发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愿受地方官的管束,他在《感慨平生》中写道,落发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缘我平生不爱属人管。夫人生出世,此身便属人管了。幼时不必言,从训蒙师时又不必言;既长而入学,即属师父与提学宗师管矣;入官,即为官管矣。弃官回家,即属本府本县公祖父母管矣。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我是以宁漂流四外,不归家也。其访友朋求知己之心虽切,然已亮天下无有知我者;只以不愿属人管一节,既弃官,又不肯回家,乃其本心实意。

李贽描述了一幅人们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的近乎恐怖的画面,而这些,恰恰又正是儒家仁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李贽断然落发,是他的“本心实意”,他虽然落发,却并未受戒,照样可以吃肉喝酒,照样可以用“本心实意”说些似乎是疯疯癫癫的真话。所以,他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故兼书四字,而后作客之意与不属管束之情畅然明白,然终不如落发出家之为愈。盖落发则虽麻城本地之人亦自不受父母管束,况别省之人哉!”

李贽落发的事情惊动了好朋友。袁中道在李贽落发的第二年见到了他,为他的形象大吃一惊,他认真记录下这件事:“岁己丑(万历十七年),余初见老子(李贽)于龙湖。时麻城二三友人俱在,老子秃头带须而出,一举手便就席。……余曰:‘如先生者,发去须在,犹是剥落不尽。’老子曰:‘吾宁有意剥落乎?去夏头热,吾手搔白发,秽不可当,偶见侍者方剥落,使试除之,除而快焉,遂以为常。’爰以手拂须,曰:‘此物不碍,故得存耳。’众皆大笑而别。”任情适性,率意而为,这就是李贽。

李贽落发的事情不仅惊动了好友,还惊动了那些暗地里张开罗网伺机而动的人,从堂堂四品知府变成闹市中的一个狂禅,这简直是丑闻,简直是骇人听闻!

李贽又一次为旧势力所不容。数千年来,中国男人以长发盘于头顶。那个时候,长发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特别是男人,甚至把头发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头可断,发不可断。

知县邓鼎石亲自登门恳请李贽留发,他是如此情真意切,以致“泣涕甚哀”,他是一县之长,是父母官,有责任维护本地“风化”。为了说服李贽,邓鼎石甚至抬出他的老母亲,说此行是“奉母命”劝“李老伯”蓄发:“你若说我乍闻此事,整整一天不吃饭,饭来也吞咽不下,李老伯必定会留发的。你若能劝得李老伯蓄发,我便说你是个真孝子,是个第一好官。”

可是,李贽不为所动。

他落发的原因是复杂的,面对他落发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然而,李贽不想因为重重压力退缩,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殉道者:“则以年纪老大,不多时居人世故耳”,此话甚真。他既有任情适性不惹事不怕事的一面,也有深谋远虑计较厉害,终以余年不多,一无所求,决计豁出去老命一搏。

其实,李贽的所作所为与他的思想观念是密切联系的,这就是他的“童心说”。何为“童心”?李贽说: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李贽用他的“童心”来生活,便有了他的“任情适性”,落发自然。他将这种观念用在了文学思想上,便有了他的“标新立异”,自成一格。他在《童心说》中这样写道: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

李贽有一个知识渊博、学养深厚的隐士朋友叫作周晖。李贽辞世八年后,周晖从其稿本《尚白斋客谈》中精选相关内容,编成了四卷本《金陵琐事》,记录了那个时代各种趣人趣事。他在《金陵琐事》中写道:“(李贽)尝云:‘宇宙内有五大部文章:汉有司马子长《史记》,唐有杜子美集,宋有苏子瞻集,元有施耐庵《水浒传》,明有李献吉集。’余谓:‘《弇州山人四部稿》更较弘博。’卓吾曰:‘不如献吉之古。’”

李贽认为,天下有五大名著,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杜甫的诗集、苏东坡的文集、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李梦阳的诗文集,他将此并称为“五大”。

以此“童心”而论古人文章,李贽极为推崇苏轼。他在给焦竑的《复焦弱侯》一文中说:“苏长公何如人,故其文章自然惊天动地。世人不知,只以文章称之,不知文章直彼余事耳,世未有其人不能卓立而能文章垂不朽者。”从前,人们只会夸东坡文章写得惊天动地,其实他们不知道,与文章相比,苏东坡其人更是卓然不群。只有顶天立地的人物,才能写出来永垂不朽的文章。

更有意思的是,李贽把历史上的大诗人分成“狂者”和“狷者”两类,且引一段如下:

李谪仙、王摩诘,诗人之狂也;杜子美、孟浩然,诗人之狷也。韩退之文之狷,柳宗元文之狂,是又不可不知也。汉氏两司马,一在前可称狂,一在后可称狷。狂者不轨于道,而狷者几圣矣。

李贽还把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分为了两类,他认为苏轼是“狂者”,而苏辙是“狷者”。李贽推崇杜甫,他认为杜甫有真性情,并且说杜甫的人格比其诗更好。当年李贽在杜陵池畔写过《南池二首》:

济漯相将日暮时,此地乃有杜陵池。

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

水入南池读古碑,任城为客此何时。

从前只为作诗苦,留得惊人杜甫诗。

李贽把杜甫的诗视之为千古文章,并且以“惊人”来形容杜甫的诗作,可见其对杜甫是何等的夸赞。同时他还认为古人中只有谢灵运、李白和苏轼能够称为“风流人物”,他在《藏书·苏轼》中写道:“古今风流,宋有子瞻,唐有太白,晋有东山,本无几也。必如三子,始可称人龙,始可称国士,始可称万夫之雄。用之则为虎,措国家于磐石;不用则为祥麟,为威凤。天下后世,但有悲伤感叹悔不与之同时者耳。孰谓风流容易耶?”这三人,真可谓“人中龙”。

人是不是总会活成自己偶像的样子?此时的李贽,也许不会想到,短短五年之后,他将要与朋友们在麻城有一场惊天动地的“龙湖雅集”,在群星璀璨、酣畅淋漓的夜晚,他们纵评天下,臧否古今。他更不会知道,在他身后的某一天,袁中道在《跋李氏遗书》中写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卓吾李先生,今之子瞻也。”

袁中道将李贽与苏东坡做了全面的比较,得出结论:“才与趣,不及子瞻,而识力、胆力,不啻过之。”

李贽虽然有“童心”,鄙视道貌岸然的虚伪,欣赏返璞归真的朴拙,但是以他的智慧和聪敏,他也有看透人生的一面,他在《评三国志演义》中称:

曹家戏文方完,刘家戏子又上场矣,真可发一大笑也。虽然自开辟以来,哪一处不是戏场,哪一人不是戏子,哪一事不是戏文,并我今日批评《三国志》,亦是戏文内一出也。呵呵!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所以一切都用不着认真。所以不难理解他落发之后,何以一如既往喝酒吃肉。这就是李贽的“童心”,于是,他在《焚书》中感慨:“出家为何?为求出世也。”

由此,琼州守周思久评价李贽和耿定理,“天台重名教,卓吾识真机”。天台指的是耿定理,卓吾自然是李贽。周思久解释说,“重名教”就是“以继往开来为重”,“识真机”就是“以任真自得为趣”。

不管怎样,李贽落发后的心情是复杂的,却也是平静的,宛如一场暴风雨过后,大地一片安宁,万物一片安详。可是,这安静的背后,焉知不是又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未完待续……


作家出版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李舫散文》

李舫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2025年,作家出版社为读者准备了这些好书

《在 或不在》:“最美的书”到底有多美

新书推荐 | 《大海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渔业史与航运史

排版:邓 宁

编辑:祁创祎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