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实施也将推动成都本地特色文物更多的实现本地化留存,有力提升地方文化资源的积累与展示能力……”4月1日起,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记者注意到,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交流方面包括文物出境审核规范系列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将规范全国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工作,防止我国珍贵文物流失,有力支撑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交流工作。


摄影 何齐铁

文物出境审核规范系列标准具体有《文物出境审核规范 第18部分:少数民族服饰》(GB/T 33290.18—2024)、《文物出境审核规范 第21部分:少数民族名人遗物》(GB/T 33290.21—2024)、《文物出境审核规范 第25部分:中国画及书法》(GB/T 33290.25—2024)、《文物出境审核规范 第31部分:首饰》(GB/T 33290.31—2024)等1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分别对14类文物的出境审核程序、类别判定、年代判定、价值评定以及审核结论形成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摄影 何齐铁

记者就此采访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专家了解到,该系列标准解决了此前审核标准分散、执行尺度不一的问题,多维度构建起文物保护的“安全网”,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遏制文物流失,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治理”的转型。这些标准在创新守护中华文明根脉的同时,也将随着法律的完善、技术的革新与国际合作的深化,成为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护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静宇 责任编辑 何齐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