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双碑,总会有人贴上标签:秩序混乱、设施老化、停车难……诚然,随着嘉陵集团转型发展,原企业管理的大量老旧居民区移交地方形成“三无小区”,居民有意见、管理有难度,唯有“改变”,才有出路。
改,得有章法。变,要有创新。双碑街道认真分析辖区“三无小区”治理现状,针对难点痛点,借助老旧片区改造契机,提出实施“社区治理合伙人”新模式,旨在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多方协同参与共同体提升治理效能,确保“三无小区”有“面子”,更有“里子”。
居民舒心 政协助力
这个“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是个什么模样?双碑街道自由村社区党委书记王明介绍,该模式以合伙人理念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以合伙人机制畅通群众自治渠道,以合伙人团队组织实施“自治物业”,实现网格“事事有人管、件件能闭环”的自治目标。
效果如何?通过推行“社区治理合伙人”新模式,典式楼片区网格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乱丢、乱挖乱种等问题得到根治,治安防控、清扫保洁和水电维修等公共管理高效有序,居民满意度达97%。
居民满意,管理有序,离不开沙坪坝区政协双碑街道委员组的助力,委员组依托“渝事好商量”平台,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深入社区实地调研,听民声,解民意,积极参与基层协商,以“新”以“情”为推动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而迈出了坚实步伐。
街道“心里有底” 政协论证法理
拿“社区治理合伙人”新模式的由来举例,其中就少不了政协委员的身影。
“我们辖区的政协委员就住在附近,他将长期蹲点调研后发现的乱象梳理成提案,这是促成双碑街道蝶变的开端。”双碑街道委员组长封传悦介绍,经过对政协委员提案的有力推动后,街道开始以“绣花”功夫,以“穿针”耐心,实施城市更新。
新模式推广,要有法律支撑。为此,沙坪坝区政协双碑委员组依托“渝事好商量”平台,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论证居民自治的法律基础。
“全体居民作为‘社区治理合伙人’,推选出‘合伙人自治小组’开展实际运营,以公共事务为中心,收支全协商、全透明,同时承担业委会、物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功能。”协商活动中,委员组成员与相关专业人士就经费共筹的合法性问题、空地的权属问题、合伙人的法律地位问题、合伙人自聘清洁服务人员劳动期间的安全事故问题进行逐个论证,街道相关负责人聆听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地分析后,坚定了推进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分析完“法理”,还要考虑“情理”。区政协双碑委员组定期组织政协委员对辖区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处理意见、方法整理成文,细致到每一步,有效加快了辖区的改革节奏,致力于推动辖区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发展无小事 政协来献智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双碑街道自由村社区远大路片区、勤居村社区幼儿园片区建筑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砖混结构,均为9层以下步梯住宅,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公共区域设施建设不配套,街道争取了专项资金对基础设施、建筑风貌、公共配套、环境景观等进行提档升级。为进一步搞好项目前期相关工作,区政协双碑街道委员组邀请区城乡住建委、重大设计院建筑分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居民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让改造过程更暖心。
停车难是很多城市居民的一块“心病”,尤其是老旧小区的居民,面对车位少、无序停车的窘境,更是伤透脑筋。为让“老大难”变成“不再难”,区政协双碑街道委员组依托“渝事好商量”平台,组织论证如何加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停车秩序管理协商会。
“从供给端发力,增设‘临时停车场’,同时规划‘临时停车点’,这两者并不相同,需通过科学的动态管理办法,让车位从数量上接近百姓需求。”
“需要建立起一套‘人防+技防+物防+机制’的科学管理系统,要优化收费比例,老百姓实打实需要的车位,价格要稍降,容易造成拥堵且管理成本高的地段,可以适度上调价格。”
协商会上,参与政协委员各抒己见,如今的双碑街道在居民停车问题上,有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法,辖区居民纷纷对此点赞。
要为百姓的生活服务,更要为大家的发展出力。双碑街道借力老旧小区改造之机,利用辖区内留存大量的嘉陵工业文化印记,积极打造具有双碑辨识度影视核心取景街区和特色风情老街,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筑巢引凤。
辖区原有生活风貌如何最大程度保留,传统店招、灯箱、海报、宣传标语等元素如何有机融入街区,如何将影视取景点、年代感植入城市有机更新?
带着一系列问题,区政协双碑街道委员组发挥自身职能,邀请区文旅委、区住房城乡建委等相关负责人,大家畅所欲言,为双碑街道的未来描绘特底色,经过各方的踊跃论证,一个独具魅力的特色街道即将和广大游客见面,甚至在各大影视作品中,也将出现更多双碑元素。(黄亚辉、唐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