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他的书画水平放在490多位帝王中也能名列前三。但要说到治国,恐怕他就只能垫底了。赵佶从哥哥手里接过了一个繁荣稳定的强国,但经过他二十几年的“耕耘”,变得盗贼四起、民不聊生,而他每天依旧沉迷于艺术之中,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说起宋徽宗,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是“瘦金体”,它清健俊朗,极具美感。不过,徽宗本人觉得自己最擅长的不是书法而是绘画。他成立宣和图画院,并亲自担任起“博士生导师”,经过他指点的学生,各个出手不凡,最典型的就是张择端和王希孟,《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都位列“十大传世名画”。
赵佶传世绘画真迹不多,其中有一件极为传奇,甚至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它就是《瑞鹤图》。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的正月十六,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这一天都城汴梁云气弥漫,皇宫之内突然有一群仙鹤盘旋于大殿上空,其中两只还降落在宫殿鸱吻之上。
这一幕引来宫内外众人驻足观看,而仙鹤竟长鸣不休,久久不肯离去,直至日暮才向西北方飞去。宋徽宗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于是亲自画下这幅《瑞鹤图》,并写下题记。但是,动物学专家认为这种事不可能发生,野鹤从不落人群,更不要说是皇宫屋顶。
当时的宋朝,先后经历地震、水灾、蝗灾,闹得百姓人心惶惶,亟需要一些“祥瑞”来安定人心,于是便人为“制造”了这一幕仙鹤盘旋的场景。毫无意外的是,《瑞鹤图》是中国画的巅峰之作,不论技法、赋色还是主题、媒材,都是绝无仅有的。
《瑞鹤图》纵51厘米、横138.2厘米,画在极为名贵的名绢之上,石青色的天空中有白鹤20只,形态各异,双翅飞展,下方是金瓦红墙,白云环绕。画卷旁是宋徽宗亲笔所写题跋,以瘦金体写就。《瑞鹤图》打破了花鸟画常规构图,气韵生动,仙气飘飘,如置身环境。
此作在靖康之变后被金人抢走,后辗转进入清内府中。清亡以后,溥仪将它偷出宫去,企图卖掉换钱,所幸未能成功,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是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曾有专业拍卖师对此作进行估价,认为《瑞鹤图》至少值10亿元,而且随着宋徽宗绘画的不断升值,日后将越来越贵。
《瑞鹤图》画法精致细腻,寓意吉祥,气韵华美,堪称国画“神品”,日常临摹此作,会让自己的花鸟画技巧大增,而将它挂于屋内也会感觉心旷神怡。
而今,我们将《瑞鹤图》原作进行超高清1:1复制,还原出跟真迹毫无差别的作品,连瑞鹤的翅膀纹路都纤毫毕现,并配以纯手工装裱,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