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万隆会议是当时新独立国家在冷战背景下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集体亮相,表达了它们对主权平等与合作的共同追求。会议确立的尊重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今天,国家间发展不均衡、国际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依旧存在,多边主义正面临挑战,但“全球南方”通过提出自己的倡议,努力推动一个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高大伟

(David Gosset)

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

70年前,印度尼西亚举办了一次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性会议——亚非会议。由于会议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会议聚集了29个新独立的国家,代表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国家刚刚摆脱了殖民主义的阴影,希望努力维护自己的主权,促进经济和文化合作,在一个以冷战对抗为时代主题的世界中规划出自己的前进道路。借用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在会议介绍性发言中的话来说,它们正在“为世界事务注入理性的声音”。

会议的关键人物之一,是代表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恩来总理。他的出席凸显了中国希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接触,并在全球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美国政治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阿瑟·多克·巴尼特在一份关于这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这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的“首秀”,它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周总理的外交艺术和个人魅力。

虽然自1955年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万隆会议所倡导的精神仍在引起共鸣。会议公报中所概述的原则——通常被称为“万隆十项原则”,在今天仍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多边主义面临严峻挑战、经济不平等、新兴技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万隆精神仍是引领全球合作的坚定理念。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万隆十项原则是各国和平共处与合作的基础,它强调尊重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促进共同利益,其中有两项原则在当今的全球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项原则重申了遵守《联合国宪章》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基本人权、主权和各国之间的平等。在联合国面临批评、大国两极分化加剧之际,这一原则提醒我们,以规则为基础、促进和平与合作的国际秩序具有重要价值。

同样重要的是第四条原则,它要求“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这一原则在当代地缘政治中仍然是一个激烈争论的话题。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强烈反对殖民主义和外国统治,这种对不干涉内政的承诺今天继续引起共鸣,特别是在有关主权、经济独立和防止小国命运被大国竞争所裹挟的讨论中。

今天的地缘政治格局早已不同于70年前,但当年促使万隆会议召开的核心问题至今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经济差距、新殖民主义影响和全球治理中的权力不平衡依然存在。然而,在“全球南方”国家寻求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努力中,万隆精神一直存在。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全球金融机构改革等倡议,都是发展中国家寻求重塑国际秩序,使其对自己更加有利的例子。这些努力反映了经济合作、独立自主和减少对前殖民国家依赖的万隆精神。

此外,南南合作在贸易、技术交流和外交合作方面也得到了显著发展。非盟、东盟和拉共体等组织体现了区域团结的原则,这些原则正是万隆精神的核心。这些国家集团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表明“全球南方”已经不再仅仅是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而且是制定全球政策的积极力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交流是反映南南关系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截至2024年,双方已连续五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尽管万隆原则仍具有现实意义,但挑战依然存在。万隆会议旨在加强多边主义框架,然而多边主义如今正承受压力。一些大国破坏了国际机构,经济和政治竞争导致了支离破碎的全球秩序。贸易战、单边制裁和军事干预是对万隆会议核心原则,特别是不干涉原则的无情践踏。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继续倡导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呼吁联合国安理会更加民主,为陷入困境的经济体减免债务,改革全球金融治理,这反映了“全球南方”国家实现万隆会议所设想的公平世界的持久愿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万隆会议是前殖民地国家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决定性时刻,象征着它们对公正与和平世界的集体愿望。70年后,世界发生了变化,但主权、经济独立和国际合作等问题仍然像以往一样至关重要。虽然有些人挑战多边主义和不干涉原则,但万隆精神理想仍在继续激励各国寻求公平的全球秩序。

随着“全球南方”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它们胸怀和平而不冲突、结伴而不称霸的全球治理理念,弘扬万隆精神,倡导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在一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中,万隆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仍然有力地提醒我们,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对话、平等和共同追求进步的基础上。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他的讲话引起了所有听众的共鸣。求同存异在当时是明智的做法,而在今天,对于那些寻求和平、正义和全人类共同繁荣的人来说,这仍然是正确的做法。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 Principled position"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唐文若

编辑:张钊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