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文/张熠柠)过去一周在外媒的涉华报道中,“mutual”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之一。

3月28日中国领导人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不仅多次谈到“互利”(mutual benefit),而且提出以“相互尊重”(mutual respect)原则处理中美关系。

作为美国企业家代表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想必深有同感(the feeling is mutual)。香港《南华早报》注意到,来华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库克表示,苹果在中国的发展是“两国经贸合作互利的典范”(a model for mutually benefici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与此同时,另一个美国人的中国之行也接连几天占据热榜。昵称“甲亢哥”的优兔网红小达伦·沃特金斯从3月24日起直播自己的中国见闻,收获1000万人次观看。从中美网友“大对账”到“甲亢哥”直播热,两国民众越来越渴望了解对方(mutual understanding)。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专家尼古拉斯·卡尔认为,这种“共同兴趣”(mutual interest)是个“充满希望的迹象”(hopeful sign),有助于打破“对彼此的刻板印象”(break down the stereotypes we hold of each other)。

另一边,原本同“mutual”近义的“reciprocal”也因美国对外政策成为今年以来的热门词。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反复扬言加征“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征收对象“不分敌友”(both friend and foe)。按计划,4月2日,新一轮关税就要开征。特朗普政府在白宫网站专设“对等贸易和关税”(Reciprocal Trade and Tariffs)页面,第一段就写道,“对等性欠缺是我国货物贸易年度逆差规模庞大且持续存在的一大原因”(lack of reciprocity is one source of our country's large and persistent annual trade deficit in goods)。在牛津词典中意为“互惠”的“reciprocal”,在特朗普政府的演绎下更多了分“以眼还眼”“锱铢必较”的意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