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日讯 春回大地野菜香,生态农业促增收。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李找村的田野间,成片青翠的面条菜随风摇曳,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装袋,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面条菜本身就是一种野菜,在种植管理方面属于粗放式管理,生长期间不用施肥,种的时候浇上一遍水,基本上就不用管了,一亩地一年的纯利润有一万多元。”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肖云峰向记者介绍。
别看现在产业做得有声有色,然而,这个有着20年种植历史的“野菜专业村”曾经却因分散经营、销路不畅,陷入发展困境。直到2012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统一种植标准、品牌包装、冷链储运、市场销售的管理模式,让传统种植焕发新生机。
“我今年种了60亩,种植面条菜很省事,省时、省力、省工、省肥、省水。总体来说,种面条菜的经济效益很可观。”村民李秋霞说。
村民口中的“省事”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当地的野菜种植模式分露天和大棚种植两种,露天种植创新"两茬野菜+玉米"轮作模式,大棚则可以实现周年三熟,村里还配套建了冷库,如此一来,就能保障野菜的四季供应。
目前全村野菜种植面积超600亩,远销河南、安徽、广东等地。从去年开始,他们又增加了荠菜、蒲公英等品种野菜的种植,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助力乡村振兴!”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党工委委员张之超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左新新 程运洋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 刘晓伟 郝锐 东昌融媒 于继镔 聊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