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时节。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在这座河海交汇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赋予了这座城市丰富而独特的自然风光,海葬也作为一种生态节俭的安葬方式,正以其独特的意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生态安葬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海葬在东营已悄然走过了九个年头。截至目前,已有576名逝者魂归大海,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了广袤的海洋。
海葬,不仅仅是一种安葬方式的转变,更是观念的革新。在东营市殡仪馆对外服务中心,负责海葬接待工作的牛伟伟介绍,在他接触海葬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明显感受到参与人群的年龄层次、社会背景越发多样化。
在牛伟伟看来,许多年轻人受到现代环保理念的影响,认为海葬可以让生命回归自然,是一种极具诗意与浪漫的归宿。而一些老年人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他们觉得在生命的最后能以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环保的方式离开,是在为子孙后代积福。
牛伟伟说,在去年报名海葬的市民中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让她印象特别深刻。“那位老人是为他去世的老伴报名,老人当时说,他们年轻的时候为胜利石油的开采奉献了一生,死后骨灰撒海既不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又能让生命回归自然,也是给子孙后代积福。”她记得,老人还说,对于“身后事”,他和妻子早就这样约定。
传统的土葬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东营作为一座发展中的城市,土地资源同样珍贵。海葬则以一种更为环保、节俭的方式,让逝者回归自然。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海葬这种绿色安葬方式,无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也与东营这座海滨城市的生态发展理念相契合。
自2015年起,每年清明前后,东营都会举行庄重而肃穆的海葬活动。家属们怀着悲痛而又释然的心情,送别亲人最后一程。船只缓缓驶向大海深处,在湛蓝的海面上,当骨灰缓缓撒入大海,那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也是对逝者的一种特殊纪念。对于家属来说,这或许是一种全新的情感寄托方式,他们知道,亲人的灵魂将永远在大海中安息,与海洋的波涛相伴。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有顾虑,毕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但现在想想,骨灰撒入大海后,以后无论我们兄弟姐妹身在何处,只要望向大海,仿佛母亲从未真正离开。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一位逝者家属感慨地说。
东营市民政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海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的普及。他们充分利用东营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海葬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随着海葬的推广,东营当地也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措施,不断优化海葬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让家属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在海葬庄重而简洁的仪式中,随着舒缓音乐的奏响,家属们在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中送别亲人。家属们将鲜花与思念一同撒入大海。
在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海葬这种生态节俭的安葬方式,不仅为逝者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归宿,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它是东营在探索“身后事”解法上的一次成功实践。(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