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鑫淼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季花粉开始期和高峰期比去年提前了4到7天。一些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画面中大风扬起时,百米处冒出大量的黄色烟雾,这都是“花粉”。
最近这几年花粉严重过敏的人,似乎开始增多了。这并非是一种错觉。
据专家介绍,气候变化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气候变暖是导致花粉高峰期提前,同时,较高的二氧化碳水平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花粉产量也随之增加。二氧化碳还能增加花粉过敏源的蛋白的致敏性。
总之,一个大的气候原因导致了今天的花粉漫城。而在北京等北方城市,花粉又因为城市绿化而加剧。所以说名为花粉在主要的过敏原其实是草木,尤其是北方城市。
常用于绿化种植的柏树和油松,花粉量更是巨大。但是北方的气候条件又决定了常绿植物的选择是有限的。有网友对此颇为不满,甚至说出柏树的花粉这么多,为什么不能全砍了?
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因为过敏确实难受。因为患者眼睛肿、鼻子堵,这鼻涕眼泪一大把,睡不着吃不香的非常影响工作和生活。不过这道城市里的自然考题确实不会迅速被解决,毕竟10年树木,植物更替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所谓树都砍了,换别的之类的。这种情绪化的意见其实并不现实。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花粉,人们就可以无所作为。
比如在花粉季到来之前,相关部门可以提前预判,向公众发出提醒。把各类降浓度的措施迅速上线,医疗部门也要做出相应的准备,开辟专门的门诊等等。
同时,对于市民来说,也需要相关知识的普及。注意佩戴口罩护目镜,准备相关药物等等。
根据报道,北京已经开始行动了,通过洒水喷淋地面湿化等方式降低花粉的同时还修订了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删除了400个属圆柏植物,值得是其他城市借鉴。
总之,城市的生态环境要保护,居民的健康诉求也不能忽视,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才能让两者“双赢”。
(作者:剧柏含 系国家二级作家 高级书画师 高级政工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