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学者、作家、艺术家马陈兵携新书《猫民十记》,与儿童文学作家、知名媒体人陆梅,青年评论家、《上海文学》副主编来颖燕一起作客上海复兴中路“思南文学之家”,煮酒谈猫,妙论“猫民”。
《猫民十记》是历史学者、画家、作家马陈兵一本风格鲜明的养猫笔记,集诗、文、画于一体。他自号“猫民代表”,写猫画猫如人,抒发多于白描。《猫民十记》中有约会的猫、耍酷的猫、踏遍青山的猫、虎虎生威的猫——据说,所有爱猫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soul mate。
对马陈兵来说,猫不仅是写文作画的对象和主题,更给他带来超越物种、联结命运的复杂情感,也折射着他以及整个时代渐次铺陈的历史。书中关于猫的诸多历史考证,学术上亦属独见。
陆梅用 “杂花生树”概括《猫民十记》。她说,她读过三遍,这本书显然超出她的阅读期待,和预想中的写猫的书很不一样,表达地是猫与命运、与社会、与人生复杂多维的关系。文学性很强。书中配画与多首诗歌也十分耐读,可以看做另一重文本。《猫史记》精悍独到,体现了作者作为史历学者、文人的本色。“猫王之死”一节最精彩,读之击节。
评论家来颖燕直接从文体的角度切入话题。她说,阅读《猫民十记》,可以强烈感受到作者脱落羁绊的“无所谓”,正是它让本书在文体、风格上呈现出难得的自由度与鲜明的原创性,值得“细读”,是比较成功的尝试。
马陈兵笑说,小清新小慰藉之类宠猫护生之书,人人能道,吾所不为。《猫民十记》中二百幅画七万余字十几首诗,创作时间跨越近二十年,人猫情未了,也为生途实录。原本担心炼字锻句、过于跳跃与多种形式、多重意蕴的文本结构会带来“雅俗不赏”的副作用,听了来颖燕、陆梅两位老师非常认真、专业地解读点评,一则以忧一则以喜,忧的是阅读门槛确实存在;喜的是只要文本有足够原创性与丰富性,耐得住细读,空谷足音,自有解人。
何为“猫民”?大家对这个新提法充满兴趣。马陈兵介绍了“猫民”一词以及封面、书中三幅同题奇画《天空中飘满三文鱼》脑洞大开似有天意的“诞生记”。不同于“猫奴”, 猫民意味着视猫如人,以猫为师,向猫学习,是世界观、方法论,也是生命史、抒情诗。同为资深爱猫人士和专业写作者、研究者,来颖燕、陆梅也对就“猫民”展开饶富人文张力与都市味况地讨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