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布鞋院长”的援青答卷——记浙江第五批援青医疗专家、海西州人民医院院长单国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西海都市报记者 吴予琴)3月26日上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外科大楼走廊里,刚开完会的浙江第五批援青医疗专家、海西州人民医院院长单国栋穿着一双黑色布鞋款款走来,白大褂的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院长办公室内,窗帘将高原刺眼的阳光隔绝在外,房间的光线一时变得有些昏暗。当说起3年的援青生活及工作时,单国栋的眼睛显得尤为明亮。今年7月底,浙江省第五批援青医疗团队的工作就结束了。在高原的初春里,这位来自浙江、爱穿布鞋的援青医疗专家缓缓道出他的援青故事。


单国栋在会上发言。图片均由海西州人民医院提供

建设一所“学习型”医院

2022年7月,浙江省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肩负光荣使命,从江南水乡奔赴柴达木盆地,接续推进对口援青重大战略。作为浙江第五批援青医疗团队负责人,单国栋也踏上高原来到海西,任海西州人民医院院长。

初到医院,单国栋便带着团队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深度调研,他最大的感受便是医院人才紧缺。而后,扩展医院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渠道,提升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水平成了他最看重的事,建设一所“学习型”医院的目标也由此立下。

“医生这份职业是需要不断学习进步的,同一个手术也许一段时间后就有新的操作方法,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单国栋说。

为了让医院的干部职工能随时查询、学习最新的学术论文,2023年,海西州人民医院电子图书馆项目正式落地。通过搭建数字化图书馆,引进中国知网数字网络平台等方式,电子图书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医护人员科研课题、临床数据、病例讨论等方面的难题,让学习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目前平台访问量已达7万人次。

有“学习型”医院,也要有“学习型”团队。单国栋同步启动了海西州人民医院中青年医护人员到浙江各援助医院进修学习计划,帮助一批本地学员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实现以人才强科室、以科室强医院的目标。同时,协调召开了第一届柴达木医学高峰论坛,邀请省内外60余名专家来传经送宝,让医院的干部职工有机会和学术大咖面对面交流。


单国栋带领医院医护人员宣誓。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帮扶要“输血”,更要“造血”。做好“传帮带”,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伍是浙江“组团式”援青医疗团队的主要目标之一。

单国栋说,海西州地广人稀,以前本地医生碰到的复杂病例不多,患者需要入院治疗时,通常选择从海西州人民医院转至省会大医院或外省医院治疗。但医院至省会西宁有近500公里的距离,超过5个小时的路程往往会让不少患者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对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让当地群众信赖当地医院,就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单国栋持续落实“师带徒”帮教模式,援青专家与所在科室骨干医师签订带教协议,共对口带教业务骨干22名,为医院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多个学科“造血”。同时,推出“双向组团”人才培养工作,2024年共选派19名本地医护骨干,随结束援派任务的上一轮专家赴浙江后方医院,开展不少于3个月的跟岗学习。

“传帮带”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单国栋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锦旗,赠送者是澳门籍居民林女士。锦旗上写着“妙手回春 仁心仁术 悬壶济世 德艺双馨”。说起这面锦旗,单国栋打开了话匣子:“今年3月6日,医院门诊接诊了这名来青海旅游的患者林女士,经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需要立即实施取栓手术。”

术前,依托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搭建的5G+AR远程急诊急救会诊系统及浙江援青“名医工作室”的专业技术支撑,两名海西州人民医院本地医生与浙江专家研讨完病情后独立手术,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及脑血管造影术”。

“这是一台全程由本地医生参与的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患者术后恢复得较好。这也是医院医生成长、队伍能力提升的最好实例。”单国栋说。

攀登“双满意”医疗新高地

在高原履职的最后时光里,单国栋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3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海西州人民医院实现了考核成绩从C+到B级的跨越式提升,标志着医院在运营管理、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谈及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单国栋说,这是医院以患者和职工“双满意”为导向努力的结果。为了让当地居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单国栋及团队根据患者实际病症和意愿,邀请外省专家名医点对点、面对面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目前,医院已累计开展“点单式”医疗服务近百例。他还协调争取浙江援青专项资金,相继启动“海西州脑卒中高危人群早筛早治”“浙青一家亲,助残献爱心”“先心病筛查”“消化道早癌筛查”等公益项目,累计服务患者3700余人次,直接获益群众900余人次。

职工满意度的提升同样令人瞩目。通过实施职工关爱十项措施,医院建立起涵盖职业发展、生活保障、心理健康的全方位支持体系,职工满意度同比提升5.14个百分点。这种“以院为家”的归属感,正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是浙江对口援助海西州的第15个年头。15年来,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扎根高原,坚守援青重任。从西子湖畔到瀚海戈壁,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单国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援青医务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正如他所言:“我没有太宏伟的目标,只希望通过我及团队的努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这份跨越山海的医者情怀,将永远镌刻在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间。

来源:西海都市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