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会谈后发声称,不许武力改变台海现状,话音刚落,大陆军舰抵近台岛。另一边,俄罗斯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也变了。那么,美日会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俄罗斯调整涉台措辞的背后又有何考量?
当地时间3月30日,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东京举行会谈,双方用了85分钟时间讨论印太地区安全形势,重点聚焦台海问题。这场会谈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是特朗普政府成立后,两国首次防长面对面交流,更在于双方宣布将成立联合司令部,推动驻日美军升级为“作战指挥部”。这种军事架构的同步调整,显示出两国强化军事协同的迫切性。
根据报道,会谈期间,赫格塞斯多次强调日本在遏制中国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公开表示,加强包括台海在内的地区威慑力是当务之急,并透露美国计划增加驻日美军人员。值得关注的是,日美双方还确认将联合生产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考虑合作生产标准6型舰载防空导弹。这些动作都指向一个明确目标:通过提升武器装备水平和技术合作深度,构建针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面对挑衅,中方也用行动回击。就在日美防长会谈的同一天,台所谓防务部门发布通报称,3月30日上午6时至31日上午6时期间,7艘解放军舰艇在台海周边活动。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已明确指出,解放军在台岛周边的战备警巡和联合演训,是对“台独”分子的有力惩戒,也是对外部干涉势力的严正警告,完全正当、完全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还有另一个重要动向,来自俄罗斯。相较于去年11月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对美方“违反一中原则”的严厉批评,俄方最近的表态出现明显转变。鲁登科近日表态称,俄罗斯认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都不倾向于军事解决方案,并指出当前国际舆论中存在“人为渲染紧张”的现象。
他强调,俄罗斯依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不会干涉台湾问题。显然,这一表态意味着俄罗斯之后不会在台海方向再对美展开舆论批评,在其看来,台海问题的解决完全是中国内政,之后俄罗斯只需要配合即可,不再上美国炒作地区安全的当。
有分析认为,这些动态变化,可以清晰看到三条主线交织。第一条是美日军事同盟的实质性升级。从联合司令部筹建到武器装备联合生产,从驻日美军体制改革到西南岛屿联合训练,这些举措都在强化对华战略威慑。第二条是中方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定行动。解放军的海上存在已形成常态化模式,既展现战略定力,也保持必要压力。第三条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的立场调整。
值得深思的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策略呈现出明显矛盾。一方面,美国务院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推动对台军售,强化美台实质性关系;另一方面,高层官员又声称“不支持台独”。这种政策摇摆既暴露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也反映出其既要遏制中国发展,又忌惮直接冲突的两难处境。
而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的重要支点,其角色定位也值得警惕,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硫磺岛大谈“日美同盟成功”,刻意淡化历史伤痕的做法,显示出其战略选择的深层逻辑。但无论如何,中国大陆对当前局势保持着清醒认知和战略定力。解放军的行动始终遵循“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原则,既不过度反应,也绝不示弱,这种张弛有度的应对方式,体现了成熟的大国风范。
毫无疑问,台海局势的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美日军事合作的升级、解放军行动力度的把握、国际社会的态度变化,都在影响着局势走向。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有几个基本事实不会改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不会改变,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会改变,任何分裂势力终将失败的结局不会改变,解决台湾问题的钥匙始终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