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早产儿都是“早到的小天使”,他们匆匆来到这个世界,带着父母的期待,却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担惊受怕生的娃,还要面临失明!两类孩子家长尤其注意!
其中,有一种眼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可能悄悄威胁着宝宝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这种病外观看不出来,只能通过特殊的眼底检查发现,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容易被忽视的“视力杀手”,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保护宝宝的明亮双眼!
01
什么是ROP?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中招?
ROP是一种因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而导致的疾病。
简单来说,宝宝出生得太早,视网膜的血管还没长好,可能会发生异常增生,严重时会导致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
高危因素包括:
■ 出生胎龄越小,风险越高(尤其是<32周的宝宝)。
■ 出生体重越低,风险越大(尤其是<2000g的宝宝)。
■ 吸氧时间越长,患病几率越高。
可怕的是,ROP是导致儿童盲的首要原因!但它并非不可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02
哪些宝宝需要做ROP筛查?
根据《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以下宝宝必须进行ROP筛查:
●出生孕周<32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
● 有严重疾病或长时间吸氧史的宝宝。
请及时联系029-89550697咨询眼底筛查相关事宜。
但根据临床经验,即使出生孕周在32-37周之间,或体重接近2000g的宝宝,如果有吸氧史等高危因素,也建议筛查。
ROP的发生并不完全局限于小胎龄宝宝,曾有出生孕周33周的宝宝因ROP险些失明,幸亏及时发现并手术,才保住了视力!
03
什么时候筛查?
错过时间还能查吗?
首次筛查时间:
◆ 对于出生孕周<32周的宝宝,建议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开始检查。
◆ 对于出生孕周>32周的宝宝,可以在出生后尽早检查,或根据医生建议在胎龄36周时进行。
如果错过了筛查时间,千万别放弃!
*ROP的病情发展可能很快,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所以,即使错过了推荐时间,也要尽快带宝宝去检查!
04
ROP筛查怎么做?
宝宝会难受吗?
很多家长一听到“眼底检查”就担心宝宝会受罪。
其实大可放心!ROP筛查虽然需要一些准备,但对宝宝是无创的,不会造成伤害。
检查步骤:
➊评估:带上宝宝的出院记录,医生会评估宝宝是否适合检查。
➋散瞳:给宝宝滴散瞳眼药水,点5-6次,每次间隔10分钟。散瞳后,宝宝需要保持空腹。
➌检查:滴表面麻醉眼药水,用开睑器撑开眼睛,涂上抗生素眼膏,然后进行眼底照相。
➍检查后:宝宝可能会眼皮发红,或者眼白出现小红点,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很快就会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
家长最关心的5个问题
1
检查前要注意什么?
检查前1-2小时,宝宝需要保持空腹,避免检查时呛咳。
2
检查后要注意什么?
检查后需要滴抗菌素眼药水3-5天预防感染。
3
ROP能治好吗?
很多ROP可以自行消退,但部分严重病例需要手术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4
ROP筛查疼吗?
不疼!虽然宝宝可能会哭闹,但检查是无创的,不会伤害眼睛。
5
如果查出ROP怎么办?
别慌!很多 ROP 能自行消退,部分严重的才需手术。听从医生建议,按时复查,必要时及时治疗。ROP的治疗时间窗很短,家长一定要重视!
为了给早产宝宝做眼底筛查提供便利,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特开设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门诊。
眼科开展“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技术”,对早产儿进行眼底照相检查已10年,年筛查量约4000余例,并已开展“眼底荧光造影技术”。
对于严重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宝宝,已开展“玻璃体腔注药术”8年,挽救了300余例早产宝宝的视力。
仔仔小课堂:
别让疏忽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ROP是一种“沉默的视力杀手”,外观看不出异常,却可能悄悄夺走宝宝的视力。
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早产儿的眼底筛查,尤其是高危宝宝,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来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