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作为手握天下权柄之人,是很多人一生追逐的梦想。
同样,想成为皇帝也不是一件易事,即便成为皇帝后,也要防止臣子的篡位和夺权。
因此,做皇帝不容易,做一名完美的好皇帝更不容易……
刘恒:汉文帝
一个皇帝想要做到完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恪守己心”,毕竟皇帝作为天下之主,自然会得到最多的资源。
再加上无人监督,大部分皇帝都难以抑制自己那颗贪心。
比如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立下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就是这么一位“千古一帝”,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诸多骂名。
在横扫六国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千古一帝,便征调百万劳役,给自己建造恢弘大气的宫殿。
只不过皇帝动一丝贪心,下面的百姓就要付出万倍的血汗。
很多皇帝都因为抑制不住的贪婪,导致黎民百姓深受疾苦,慢慢地失去民心,从而丢掉天下。
作为汉朝第三位皇帝的刘恒,他的出现给后世皇帝树立了一个“清正廉明”的榜样。
刘恒母亲本是汉朝后宫中一名织布纺纱的宫女,因为受到刘邦宠幸,生下了龙子。
刘恒出生后,因为母亲毫无身世背景,母女二人一度在后宫中沦落为边缘人物。
作为边缘人物的刘恒,自幼养成了与世无争的性格。
在刘邦去世后,吕雉为了争夺权力,先后杀害了一众皇子和妃子。
刘恒见此,便携手母亲离开长安城,来到封地太原,过起了与世无争的清闲日子。
虽然日子过得贫苦,但是刘恒和母亲从未抱怨过什么。
后来,吕雉去世后,汉朝臣子便想遵守当年的白马之盟,将皇权重新还给刘氏子孙。
于是,在群臣和刘姓诸侯的协力合作下,吕氏一族遭到了清洗。
吕氏去世后,手握重兵的刘章和刘襄都想成为皇帝。
臣子们担心这些皇子皇孙野心勃勃,一旦上位后,会对朝堂不利,便选择推举无欲无求的刘恒为帝。
一般人听到这个消息,估计能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可刘恒不一样,他听到群臣让自己做皇帝,非但不高兴,还发愁了好几宿。
刘恒知道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馅饼,他更相信脚踏实地。
在经过多次推辞后,刘恒知道此行无事,这才进入长安城成为皇帝,史称汉文帝。
登基之后,汉文帝也是恪守己心,能节省的地方绝不铺张浪费,以勤俭节约为荣。
他甚至亲自下地耕种,号召天下百姓积极耕种。
凭借着一颗“勤俭”之心,汉文帝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富足,也为汉朝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能够让百姓们毫无怨言,好好生活的皇帝,怎么能不称之为“完美”呢?
赵祯:宋仁宗
如果汉文帝的“完美”是能让百姓对他称颂,那宋仁宗的“完美”之处是能让臣子对他竖大拇指。
毕竟想做好一名皇子,除了让百姓高兴,也得让臣子甘愿为其效命。
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历史上,很多人也将他和秦始皇并列,称其为“千古一帝”。
这么一位建立丰功伟绩的“乞丐皇帝”,他在历史上也有诸多的“不完美”。
身为明朝的百姓肯定是幸福的,但作为朱元璋的臣子,下场就比较惨了。
自朱元璋登基之后,先后发起了四起牢狱大案。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一次是杀掉大量文臣,一次是诛杀大量武将。
在当时,明朝的臣子每天顶着脑袋出门,如果晚上回家时脑袋还在,那就是烧高香了。
在古代,如果能成为宋仁宗的臣子,那就幸福很多了。
就像他的帝号一样,宋仁宗是出了名的“仁慈”。
他在继位之前,就深受一众臣子的喜欢,很多人向他提建议,赵祯都是无条件接纳。
即便有些臣子提得要求太过分,他也不会大发雷霆。
登基之后,宋仁宗也算是宋朝几个皇帝中最勤俭的,很少铺张浪费,一件衣服经常要穿很久。
虽然他号召勤俭,但对下面的臣子并未严苛以待,而是多加劝告。
一个皇帝做到这一步,简直就是臣子的“梦中情帝”。
正因如此,这段时期诞生了无数贤臣能士,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晏殊、周敦颐、苏轼……
就连常年沉溺于青楼之中的柳永,宋仁宗也并未因他败坏读书人名声而问罪,而是让其“奉旨填词”。
同时,宋仁宗时期,臣子和百姓的牢狱之灾也比较少,只要臣民的言行不太过分,基本上不会入狱问斩。
历史上,汉文帝对百姓好,宋仁宗对臣子好,那有没有两者兼顾者?
刘秀:光武帝
如果非要找这么一位完美的皇帝,那就是击败王莽,建立东汉的“天选之子”刘秀。
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传到刘秀这一代时,他只能以种地为生。
虽然自幼贫苦,但刘秀很少抱怨什么,反而乐得其所。
因为父母早亡,不足十岁的刘秀只能承担起家庭重任,仔细抚养妹妹长大。
在抚养妹妹的同时,刘秀还得担心兄长的安危。
因为他哥刘縯比较像高祖刘邦,喜欢当“侠客”,常年不在家中,还到处惹是生非。
随着王莽篡汉,天下陷入混乱,很多人便趁机起义造反。
刘縯也早早地加入了起义队伍,经常喊打喊杀。
这时候,更为年幼的刘秀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成熟,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在积极谋划。
见时机成熟,刘秀果断加入起义队伍,并顺利推翻王莽。
后来,他受到更始帝的猜忌,被赶往河北一带平定叛乱。
来到这里后,刘秀再度展现出卓越的交际能力,他通过恩威并施的手段,将河北诸将收入麾下。
随后,他率兵南下击败更始皇帝,建立了东汉王朝。
一般开国皇帝都会猜忌开国功臣,经常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行径。
刘秀偏偏不这么做,他不但善待这些开国功臣,还经常和他们打成一片。
有一次,他为了奖赏众臣子,他还让臣子们互相辩论,看谁的文采更好便赏赐其座位,这在历史上叫做“夺席才”。
除了对臣子比较好,刘秀对天下百姓也非常好。
刘秀知道西汉灭亡的原因,所以对谄媚之臣多加贬黜,多提拔贤臣能士。
而且他严于律己,从来不穿华服,还鼓励臣子清廉自省。
在看到有些臣子两袖清风后,在夸赞其品行的时候,他还会从国库拿出银子资助他们。
于臣于民,刘秀可谓是一个完美皇帝。
更夸张的是,他这个人对待感情也比较专一,对发妻始终如一,并且还留下“娶妻当如阴丽华”的美名。
历史上这三位堪称“完美”的皇帝,无论是谁都对历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